* 明年基调:经济"平稳",政策"稳健"
* 政策回归常态"是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
* 通胀压力加大,或成经济结构调整的阻碍
* 政策调控预留空间,调结构和扩内需目标任重道远
中国明年的政策基调尘埃落定,一个"稳"字,暗示了未来货币政策的收紧将是逐步和渐进,不会一蹴而就。这从中国上周五宣布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非如市场预期般加息,可见北京的维稳之意。
"稳"亦代表着货币政策的选择并不仅仅是收紧,还要确保经济的平稳。而亢奋不已的物价走势,则成为影响中国明年诸多政策目标能否完成的最大悬念。
"上周末出台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没有出台加息…表明政策的选择相当慎重",国务院宏观政策研究室一位不愿署名的官员说。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也表示,政策回归常态"是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我相信它是特别强调灵活性的,特别强调针对性的,不大可能一刀切,不问三七二十一,在一些公众特别关注的政策变量上面大动手脚,比如说像利率。"
中国刚刚公布的11月CPI涨幅创28个月来新高,达5.1%。尽管中国政府为管理通胀预期多管齐下,包括货币金融手段,以及限价等行政管控,但面对成本推动,货币超发,输入性通胀压力等诸多合力共同推高的CPI,中国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指出,从目前的趋势看,中国保持经济稳增长难度不大,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抑制通胀,特别是明年上半年。物价上涨可能成为干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
"物价上涨压力太大,一些原来就不顺畅的资源领域价格扭曲变的加剧,各种改革也不敢推进",他说。
备受关注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周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稳字当先**
面对13亿人口,今年跃升至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而言,历来强调"稳"字当先。尤其在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冲击,明确宣布扩张政策退出并转向为积极和稳健时,确保经济增长的平稳,包括物价的稳定无疑是重中之重。
上述国务院宏观政策研究室的官员就指出,从目前的趋势看并不是担心经济增长太慢而是太快,内需很旺盛,外贸也好于预期,整体的经济发展态势都不错。
但他认为,稳健货币政策的选择并不仅仅是收紧,根本出发点都是确保实体经济平稳。上周末没有加息而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因加息在回收流动性的同时,也会提高资金使用成本,并导致热钱流入风险。
而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周一发表研究报告则称,周末闭幕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显示明年政策调控将更加趋紧,同时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在放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转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会议并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主要包括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等。
"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会议称。
**通胀压力制约调结构步伐**
很显然,当中国把控制物价上涨摆在经济工作突出位置的时候,该理顺未理顺的资源价格改革,收入分配领域改革以及如何落实扩大内需等诸多中长期目标的政策举措自然会受到制约。
中国国家发展委下属的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中国经济在往下走而物价往上走,这种趋势下政策的多种目标很难全面顾及,难免会顾此失彼。
"虽然11月外贸增长超预期,但不排除部分热钱借商品贸易名义流入中国,同时11月工业增长保持在13%左右的增速,对应的四季度GDP增幅预计在8-9%,明年初会继续延续下行态势,而CPI的涨幅却会继续上行,单月甚至可能突破6%"。
他认为,尽管政府很努力的想管住价格,但难度很大,明年全年CPI涨幅预计在4-5%左右。这一预测也与王军的4%左右基本接近。
"任何大的改革一定要慎重。"前述国研室的官员亦表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明年的工作重点和思路,虽然提到资源价格改革,但关键要看时机成熟不成熟,能干不能干。"他认为,在当前防通胀是首要任务的前提下,涉及价格改革的内容都会相当谨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研究推进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增值税徵收范围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
"一旦遇到价格上涨,各项改革自然会停滞,也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王军也指出,资源价格改革数年前就提出,但屡屡被各种因素延误,一会是金融危机,一会是价格太高,但从中国经济积累的很多问题看,本质都在于结构和体制不顺畅。
中国发改委此前已明确提出要各地缓出价格改革的举措,包括部分地区年初就筹划的水,电等公共服务产品提价。
"价格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抑制物价过快上涨,而不是促使物价不合理的下降,去维持所谓的高增长低通胀。"长期研究中国价格走势的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研究员温桂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