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关于“千年极寒”的预言一度传得沸沸扬扬,虽然气象部门辟了谣,但部分服装商早早押宝在这一传言上,大量囤货,意欲大赚一笔。
随着棉价的下调,囤货的服装商开始苦恼了,“今年冬天来得晚,棉价再往下降的话,这些没卖出的羽绒服的价钱就更要往下走了。”在上海经营服装店的张萍介绍,靠关系才从厂商那儿拿到这一批羽绒服的,如今天气回暖,看着这批囤货,张萍很无奈。
今年10月份两次大范围降温,使防寒保暖服装较往年提早上市,零售量同比出现较大增长。然而这一态势没有持续多久。
“下半年成本暴涨,厂家都开始提价,所以今年冬装特别贵,”张萍告诉记者,“现在好一点的羽绒服动辄上千元,卖得并不好,现在存货很多。”
“其实羽绒市场在2000年之前一直比较稳定,羽绒价格一直维持在几万元/吨的水平,”浙江乔而乔科技的负责人姚月均回忆,“2005年有传言说会是个冷冬,所以各大厂家都加码生产羽绒服,羽绒价格也就上涨了。”姚月均说,当时羽绒价格最高达40万~50万元/吨。
2005年的暖冬粉碎了很多商家的发财梦,不少羽绒服厂家倒闭。今年,很多厂商都盼着长时间低价徘徊的羽绒服市场能有起色,孰料“冷冬”又一次爽约,羽绒服也滞销了。
老李是山东烟台一家服装加工企业的业务经理。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公司现在最头疼的还是现金不够”,由于对冬装投入过大,现在这些压货难以变现。
姚月均指出,企业的生存之道应该是 “按照自己的销售量来下订单,企业要生存不能看天,不然会输得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