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纺织创新年会在京召开。深圳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获颁“中国纺织工业产品开发贡献奖”,这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家纺企业。富安娜产品也是国内唯一入选《中国家纺文化典藏》的企业。昨日,记者采访了富安娜董事长林国芳。说起产品开发创新、品牌形象提升,林国芳体会颇多。他说,中国家纺企业不缺钱,但缺乏软实力,金钱可以买到世界顶级的设备,但买不来软实力。
产品设计更需要团队合作
记者:林总听说你每年都要两次赴欧洲,一是9月参加法兰克福博览会;二是1月参加比利时博览会,今年参展时还专门考察了欧洲多间设计公司,您觉得中国家纺业的产品设计与国外差距在拉大吗?
林国芳:我们进步很快。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国内家纺企业的花型设计已有长足进步,有些地方我们甚至超过他们。我们不缺花色品种,但是我们的东西总体感觉与他们还是有差距。比如说在流行色把握上。在意大利、法国都有专门的流行色预测发布公司。把握流行色需要做大量的客户消费心理分析和市场消费动态调研。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设计公司。家纺行业在掌握国际流行色风向时还要考虑文化差异。
记者:国外设计公司最让你触动的是什么?
林国芳:国外的设计公司运作与我们很不同,这一点我感受很深。他们的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依靠团队来完成,很少单打独斗。他们把团队创作当作项目来运作。他们设计床上用品一开始就是从家居氛围整体格调着手。一旦确立主题和流行色,设计团队会设计出一系列产品组合,包括床品、桌布、毛巾、睡衣、拖鞋、沙发及座椅等,能完整营造出一个家居环境的格调,而且一推就是几组,方便顾客选择和搭配,也使店面陈列风格统一、更有品位。我们的企业更多是依靠某一个设计师或企业负责人,通过他自己的感觉拍板,没有系统考虑品牌阵容、流行色、产品结构等。如果领导没有把握品牌格调的天赋,换一个设计师,同一个品牌出来的会是另一个风格,久而久之品牌形象就乱了。另外,西方的设计团队,不仅设计很内行,而且还非常了解制造设备及工艺流程,这样设计与制造很容易结合。我们设计师都很年轻,缺乏整体把握的能力。
富安娜与意大利设计公司深度合作
记者:听说富安娜已经决定与一家意大利设计公司合作?
林国芳:不久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杨兆华带队,我们十几位家纺企业老总专门考察了法国、意大利的设计公司,花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我在意大利的四家设计公司中选择了一家叫做Concept style的设计公司。Concept style是集时装设计、家纺设计、平面设计和人文交流为一体的专业设计集团,业务遍及全球的纺织工业、服装服饰及文化交流领域。“意大利时装”的缔造者Micol Fontana夫人是集团总顾问。
记者:你们打算怎么合作?西方的设计公司愿意与中国企业合作吗?
林国芳:我打算把旗下维莎品牌交给他们去设计,一年给我设计两季产品。我觉得国内企业要提高软实力,必须通过与国外设计公司的深度合作,才能零距离接触欧洲市场和掌握最新流行趋势,才能深入了解、切身发现国内与国外企业的不同和不足,从设计上、管理上革新现状。
钱买不来“软实力”
记者:中国的企业由于利润薄,许多公司不愿意在研发上多投入。我想同样的问题家纺业也存在。
林国芳:家纺业包括服装行业,设计研发不是投入多少钱就可以做到的,特别是人才不光是投入钱的问题。人才的成长需要时间、品位的提升、审美能力提高需要积累和沉淀。
这次我在意大利与Concept style设计公司的负责人聊了一上午,她讲了意大利殿堂级服装大师瓦伦蒂诺,当年来中国寻找艺术灵感的故事。瓦伦蒂诺那时候在欧洲仿佛一棵大树已经摇摇欲坠、快撑不住了,而中国之行后,他回去举办了一场服装发布会,一下子东山再起。让他重燃艺术创作之火的源泉,正是来自中国的文化。简单的花、鸟、笼这些中国元素经过大师的创新组合,作品就有了灵魂,产品因此有了艺术价值。
品牌的价值在于文化。从形象设计、到物质结构的设计、再到材料组成的设计,原创能力和创意在这一过程中处处体现着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力和表现力,时尚则是这一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具有前瞻性的表达。家纺产品和服装一样需要个性,讲究时尚。我们的设计师还不懂得如何体现品牌的文化内涵。我们与意大利设计公司合作,实际上是找一种世界的视觉,让世界的眼光去探索中国的文化,学习他们运用、提炼文化素材创造艺术产品的方法。
缺乏创新是国内人才短板
记者:国内设计人才最主要的短板是什么?
林国芳:创新不够。目前学校、企业存在缺乏鼓励设计人员独立创新的机制。在学校上色彩研发课,学生只会画色立体,很少创新。在企业里,很多设计师长期以来养成了不爱用脑的习惯,交给我的任务,我去执行,做完我交差了,好不好我不管。因为设计师没有独立创造的意识和激励的创新环境,缺乏当家做主的感觉。这一点跟国外的设计公司、服装企业的设计师概念不一样。欧洲人只要拿到工作,会非常努力珍惜,觉得这是他应该做好的。他不会去想别的,想方设法一定要做好,因为他觉得这就是他的事。
吸引全球设计人才时机正好
记者:如何改变呢?
林国芳:要改变现状学校、企业都要努力。富安娜近期与东华大学联手,成立了“东华大学研究生纺织技术与艺术研究实践基地”,就是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模式。另外,除了与国外设计机构深度合作外,富安娜还必须通过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吸引全球的设计师。我们希望通过合作改变我们员工的理念,从而影响带动全行业发展。
记者:外国设计师愿意到中国工作吗?
林国芳:他们很愿意呀。我们今年在上海购买了写字楼,设立了富安娜研发设计中心与华南营销中心。现在我们已与美国、日本、韩国的设计师接触,他们都很愿意来。中国市场大,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做品牌要懂“舍得”
记者:同质化竞争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通病,家纺业也不例外。中国企业惯用价格竞争,低价取悦消费者,像家电曾出现过全行业亏损,您觉得将来家纺行业能逃出这一怪圈吗?
林国芳:我觉得真正做品牌的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要懂“舍得”的道理。
记者:您的意思是“有舍才有得”。
林国芳:是。我去看外国的品牌,一进店铺细看每一种产品,品位都很高,与品牌定位都很一致,我们的就不行。最近我们准备改变策略。不符合富安娜品牌定位的产品不再出货,宁可失掉一些市场和订单。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品牌价值引导消费,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想一味地迎合市场。这样反而可以提升我们的品牌气质,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比如同样是真丝围巾,我们开发的丝巾花型色调与爱马仕差不多,但爱马仕的丝巾可以卖4000元一条。这就是品牌附加值的差别。
家纺行业在中国起步晚,市场机会相对多,早期投身家纺行业的很多企业都赚到钱。中国家纺企业不缺钱,世界上最先进的家纺设备就在中国,有钱可以从瑞士、德国进最好的设备,但钱买不来软实力。比如品牌的个性、引领时尚的影响力、创新能力等。要跳出同质化竞争这个怪圈,需要领军企业从提升“软实力”着手,先行一步。
家纺业离世界纺织名牌很近
记者:中国是纺织大国,我们渴望有一天诞生一个世界级的纺织名牌,家纺业会不会是中国纺织离全球知名品牌最近的一个行业?
林国芳:可以这么说。家纺企业与服装、家电行业很不同。一是我们一开始就搞直营店、加盟店,牢牢抓住了自己的命运,不会像家电那样被终端逼得价格一降再降;第二,我们一直重视自我攻关研发。现在国内家纺的面料印染和后整理技术一点不弱于国外,甚至比他们还好。这么多年来,凡和我们合作的上游印染企业,都必须和我们一起攻关技术。无锡有一家和我们合作的企业,嫌我们对面料的要求太高,开始的时候一开口就说我们做不了。我说你们为什么不攻关,他说好做的单都做不过来。现在我们一个花型就可以订20万米的布,他们不得不专门跑上门来找我们,商量如何按我们的要求攻关技术。
国内家纺企业硬件技术没问题,但要想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还有很长的路。特别是要积聚一批自己的世界一流的设计人才,需要更长的时间。这里还有一个国力的影响力问题。比如一提中国制造,给人的印象就是低端。另外,我们缺少国外渠道。现在国外的纺织都在衰退,但他们还是要保护市场。现在法兰克福展上,纺织展馆空出三分之一以上的展位,但也不给中国企业扩大展区面积,中国展区还被安排在地下层。
家纺企业该两条腿走路了
记者:我们需要先在国内做好,继续提升品牌价值。
林国芳:今后市场逐渐全球化,你不走出去,别人就会走进来。不管出去还是进来,都面临一个问题:中国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始终要面对面竞争。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个国际品牌,那你在中国也一定无法成为本土品牌。要有全球化的战略做品牌,这样才不会被市场淘汰。我觉得是到了两条腿走路的时候了。中国家纺市场的确很大,但我们不能等市场空间没了才走出去。我们会先从东南亚这片“蓝海市场”开始。明年我们就要在印度、越南设立办事处。西方成熟市场我们可以通过收购他们的品牌,来带动我们的品牌销售,就像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收购小护士、神州热水器的策略一样。
在这里我要举意大利那些著名品牌的发展案例:上世纪60年代,它们是美国与英国的低成本制造商;上世纪70年代,由于成本增加(劳动力、能源、原料)引起一系列的发展危机;上世纪80年代,他们在工业与表达创意的设计者之间形成了强有力的伙伴关系;现在,他们都成为全球著名品牌比如GUCCI、GIORGIO ARMANI等。中国的服装、家纺行业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在设计和营销方面都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逐渐形成了品牌化、时尚化和个性化,相信将来中国一定能够像意大利那样出世界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