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一五”期间,广东服装总产量、总产值及累计完成总出口额仍位居全国首位,服装品牌发展蓬勃,资源向优势品牌企业集聚;服装设计成为品牌核心竞争力,设计师队伍力量雄厚;专业市场升级迅速,电子商务发展成为新的销售渠道,开拓国内市场成为新热点。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描绘了一幅未来广东服装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并称:“广东服装强省之梦,不远了!”
“十一五”伊始,中国服装行业就进入了历史性产业调整升级阶段。产业资源开始进行流动重组,行业的区域布局和企业梯度的转移。随着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格局悄然生变,出口格局发生转变,国际竞争力面临重塑。内忧外患等种种不利因素为广东服装产业外贸格局的调整埋下了伏笔。
内需外需齐拉动
在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看来,“十一五”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历史转折期当属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他表示:“翻看历年数据我们就不难发现,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当时广东省服装出口额达到了339.22亿美元,这是‘十一五’期间年出口额的峰值;之后,2008年跌到了253.5亿美元;2009年继续下跌到224.9亿美元;2010年估计能恢复到260亿美元左右。”
刘岳屏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广东服装行业的弊端,即过分依赖出口,近八成出口企业没有内销渠道;出口市场单一,集中于欧美。而从深层次看,广东服装自身也有问题,有的服装品种成本要比其他省份高出20%-30%,针织纱、裤子等工艺简单的品种完全可以在其他省份生产,“广东制造”的优势将逐渐消失。
“虽然2008年开始出口额大幅下降,但是服装产量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可见原来以出口为主的服装企业开始进军国内市场。”刘岳屏说。
这次金融危机也给广东的服装产业敲响了警钟,不少企业开始摸索两条腿走路,规避风险;同时,也带来了政府“腾龙换鸟”铁腕推进产业转移的决心,珠三角地区不少服装企业都成为被转移的对象,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了“十一五”乃至“十二五”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2009年面对广东服装出口的逆境,广东计划全面整合珠三角9个城市的服装产业资源,力图下大力气促进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将扩大内需确立为新时期广东省的重大发展战略。在2009年由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牵头出台的《珠三角地区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重新定位了服装业,将服装业分为传统服装加工业和现代服装业,并明确阐述了现代服装业的特点和作用,将“扩大内需”上升到战略高度。
在新战略下,广东服装产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广东制造的成本在攀升,传统服装加工业要在珠三角生存,须加大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现代服装业企业将打造品牌,善于资本运作并整合产业链资源。
产业集群“双转移”
广东省是国内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形成较早、发展最好的省份之一,具有完整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产业集群。目前广东拥有26个服装特色产业集群,其经济总量占全省服装业的80%。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副会长丁宁认为,广东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提高广东省服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产业集群整合了区域内的优势资源,加强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服装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在“十一五”前两年,广东产业集群大多开始形成并巩固各具特色的发展优势。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使得尚处初级发展阶段的广东产业集群弊端尽数显露:资源环境的挑战、国际市场的冲击再加上内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广东服装难以融入国际产业链的高端,产业改革升级提上了事关生死存亡的关口。
随着珠三角服装集群比较优势的逐步弱化,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走国际产业低端的模式已经进入困境。在《珠三角地区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将全面整合珠三角9个城市服装产业资源,并进一步明确这些城市的产业功能定位。
根据《纲要》和“双转移”战略的部署,广东服装产业集群要贴合《纲要》与“双转移”找出路,在关注自然环境、关注资源节约的原则下,把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逐渐转移,将有限的空间用来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生产环节。
刘岳屏表示,“在新的挑战下,必须实现由内聚到外扩,由被动接受国际分工到主动参与国际分工转变,由加工制造向品牌创造转变;通过创新从低成本、低档次、低价值的低端加工向产品多元差别、设计自主研发、柔性化制造、敏捷零售、快速反应、一流服务的现代制造业发展。”
产业升级最重要的是创立具有高附加值的自主服装品牌。“十一五”期间,广东产业集群内品牌的发展与打造向前跨了一大步。潮州婚纱晚礼服企业品牌战略成效明显。通过“政企联动”,潮州全市共获得广东省名牌、名标13项;小榄政府大力鼓励企业创建品牌,目前已拥有国家和省级名牌19个。
打造总部经济
胜丰织造制衣公司本是东莞的一家企业,2009年从东莞转移至惠州园洲镇,成为广东省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成功典范。原胜丰公司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东莞,尽管发展多年依然以租赁厂房为主,随着产业转移的大潮兴起,东莞服装制造“北移”,胜丰集团用了几年的时间考察了珠三角各个地区作为转移地,而选择落户园洲镇只用了短短的1个月时间,综合比较,最后选择在园洲购买了500亩地用于建设新公司。经过一年时间的建设,企业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全球金融危机订单普遍减少的时期,胜丰却不但不愁没有订单,反而准备增加先进设备投入,提高企业的产能。
珠三角是我国服装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珠三角核心地区空间的局限性,近年来已经出现企业分布过密的问题。特别是在2008、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重重压力之下,珠三角核心地区服装产业向省内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以及中西部地区、东南亚地区转移,以此推进产业升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广东服装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产业转移问题,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双转移”。产业转移的同时,集中产业设计研发、营销策划等高端环节,建设服装总部基地,促进广东服装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009年上半年,刘岳屏与一些广东服装企业负责人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踏遍湖南、江西、河南等省份,为广东服装加工厂寻找新家,用刘岳屏的话来说就是“珠三角不再是纺织服装加工的乐土,要转型,还要加快转型”。
据刘岳屏介绍,“十一五”期间广东服装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更多是自发的,广东省政府在这方面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和措施,行业协会在这方面也只能是发挥引导的作用。他说道,“这几年,行业协会主要是在做一些探索性的基础指导工作。今年九月,我们正式推出了‘1+2’精益工程的概念,真正意义上系统地提出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处方。”同时,从2009年开始,一些产业集群地政府也开始意识到了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系统科学规划的问题,沙溪、园洲、茶山和阳江纷纷委托行业协会组织专家研究编制了当地服装产业发展白皮书,科学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
专业市场崛起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提出了建设“广东现代流通大商圈”的概念,这对于广东省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作为广东省服装商圈的代表之一——广州“流花—矿泉服装商圈”近年来发展迅猛,政府对“流花—矿泉”服装专业市场园区商贸升级发展高度重视。
作为服装专业市场的代表,流花园区升级改造被纳入越秀区商贸服务业“十一五”专项重点规划项目,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促进服装产业的高端要素向流花商圈聚集,引导流花商圈从单一的服装批发市场集散功能向设计、创新、品牌、营销等高端元素的发展。到2020年,流花-矿泉服装商圈将建成营业额达到1000亿元(含电子商务),形成国际服装100家品牌公司总部集群的“国际服装时尚商都”。
“十一五”期间,红棉、步步高、天马等大型的服装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纷纷崛起,服装商圈还逐渐辐射扩展到矿泉地区。近年,壹马、美博、东宝等大型的、上规模、上档次的服装专业市场更成为流花-矿泉服装专业市场生力军,流花-矿泉区域“万马奔腾”般的服装集聚及辐射效应明显。
刘岳屏表示,广东服装商圈在过去这五年中,变化比较大的应该是流花—矿泉服装商圈。在2008年新形势下,国际国内贸易的双重考验使得专业市场的创新改革与产业升级提上了日程。2008年广州壹马服装广场,在周边同行都沉醉在批发业态带来的丰厚眼前利益之时,震撼性地提出了打造“品牌男装(中国)连锁加盟基地”的概念,引进了劲霸、罗蒙、霞湖世家等男装品牌翘楚,引领着专业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壹马还在2008年创办国内首创的服装买手大赛,表达了一种具备高度责任感和富有战略远见的态度,关注、培育未来的服装买手,一个关乎流花服装商圈长久兴盛的职业群体。
在引导、帮助业户看到未来数年的发展方向方面,广州国际轻纺城的决策者就做了有益尝试,他们致力于引导面辅料企业重视品牌建设。时至今日,从广州国际轻纺城已经诞生了一批面料品牌运营商,改变了面料业户没有品牌意识的历史。
今年在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带动下,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开始兴起。在2010广东时装周期间,白马服装网将举行B2B电子商务推介会,红棉红啦网、壹马网上商城也正式启用。传统服装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是将传统零售业务的供应链及物流体系、线下渠道等环节进行整合,实现线上线下的立体营销。
建设自主品牌
在《珠三角地区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中一个亮点是重新定位了服装业,将服装业分为传统服装加工业和现代服装业,并明确阐述了现代服装业的特点和作用。广东制造的成本在攀升,传统服装加工业要在珠三角生存,必须加大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现代服装业企业,要打造品牌,善于资本运作并整合产业链资源。
2010年,凯撒和搜于特品牌成功上市让广东服装业大为欢喜,刘岳屏表示这标志着广东服装产业开始真正涉足资本市场。据刘岳屏介绍在“十一五”期间,广东品牌的发展与竞争力是十分可观的。从品牌总量来说,广东是远远超过浙江福建等竞争省份;从品牌的档次来说,广东也毫不逊色:因为广东拥有一大批高端服装品牌,如单件服装产品的销售价格达到20万元的迪赛、佛伦帝奴、路卡迪龙以及单件西装价格超过万元的凯撒、比音勒芬、杰凡尼、韦乐、罗西奥、华丝度等等。这些广东的本土品牌“师夷长技以制夷”,成功进驻了广州友谊商店、北京燕莎商城等国内高端百货商城。
广东还拥有一批代表中国最高设计水平的服装设计师品牌:如成功登上巴黎时装周和巴黎高级时装周举行专场发布会的品牌“例外(EXCEPTION)”;成功在纽约时装周举行专场发布会的品牌“卡宾”和“欧柏兰奴”;成功使莨绸这种广东独有的传统珍贵面料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天意”等等。此外,广东还拥有一大批中坚大众品牌:如拥有超过3000家专卖店,以6070万元的纳税额被评为2008年度东莞市纳税前10名民营企业的以纯以及富绅、真维斯、大哥大、莱克斯顿、欧时力、艺之卉、歌莉娅、威丝曼、潮流前线、自由空间等等。
科研助力
一直以来,广东时尚业打造时尚之都的口号并没停息过,但是广东时尚业的发展却差强人意。刘岳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欧美高端时尚圈的设计师们很多不知道广东和广州,只有做一般贸易的人才知道广东。在世界时尚创意圈,广东暂时还没有地位,北京和上海的时尚氛围相对更好,每年高端服装发布会的场次远远超过广东,政府也很扶持服装创意产业发展。
2010年8月6日,广州T.I.T创意园正式挂牌开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亲自授予创意园为全国唯一的一个“中国纺织服装时尚创意基地”。T.I.T创意园成为广东时尚产业的新地标,也拉开广东时尚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对于珠三角未来服装产业布局,刘岳屏介绍在现有规划下,空间布局上将以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为龙头,发展服装业总部经济和时尚创意产业,充分利用两市强大的城市服务功能,构建完善的服装研发、资讯、金融、中介、展览、传媒、物流等产业支持体系,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中高端时尚服装和品牌服装,成为辐射全国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装时尚中心。
“广东时装周一年一个台阶”
回忆起广东时装周的发展,刘岳屏感慨地说,“‘十一五’期间,对于广东时装周来说,真是一年一个台阶。从2006年开始,广东时装周开始尝试丰富搭建产业链对接的平台,面料企业开始成为广东时装周的参与者之一,之后参与到时装周的面料企业越来越多,参与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到了2010年参与广东时装周的服装企业已经超过了20家。”
此外,刘岳屏表示广东时装周中的“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评选活动”也是在这五年之间实现了跨越,以前的广东十佳设计师评选终评都是采用组合场的形式举行,因为设计师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去单独完成一个专场发布会。到了2008年,这个局面终于完全被打破,10位进入终评的设计师每人都能独立完成一个专场发布会。这一突破,充分说明了设计师的价值得到了品牌企业的高度认可。
“当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2010广东时装周,因为在这一届时装周,我们从规模上实现了‘亚洲最大’。实现这一目标,对广东服装行业来说,至少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至少说明了我们广东服装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可资源整合时代’,整个行业的发展意识已经迈上了一个台阶!对于中国服装产业来说,服装大省的进步必定具有辐射和榜样作用,我们和服装强国之梦的距离将会进一步缩短。”刘岳屏说。
与此同时,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评选、广东新锐之星服装设计师大赛、“广州国际轻纺城杯”广东优秀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女装)大赛、“均安杯”牛仔服装设计大赛、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壹马杯”服装买手大赛、“名瑞杯”中国晚礼服设计大奖赛等等的多年连续举办,为广东服装业挖掘和培育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