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2010年末最后一天,中融信托宣布了增资方案。
经纬纺织当日公告称,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称“中融信托”)将通过利润转增资本和股东增资的方式增加注册资本8.2亿元,增资完成后,其注册资本将达14亿。
华鑫信托也于日前获得股东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国华电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增资,公司的注册资本由3.2亿元增至12亿元。较早前,重庆信托宣布将注册资本由16.3373亿元增加至24.3873亿元。
配套《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的净资本计算表和风险计算表虽然还没正式下发,但全行业已经骤然感觉到了净资本的硬约束。
“信托公司纷纷增资,一方面固然可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将使得信托公司的固有资产越做越大,同时股东的回报率被拉低。”一位资深业界人士说。
紧缩业务待增资
与较小的净资本形成鲜明对比,中融信托的信托资产规模增长较快。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融信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1323亿元,但公司注册资本仅3.25亿元。
鉴于此,“监管部门已多次提示中融信托增资,措辞非常严厉”。接近中融信托人士称,黑龙江银监局甚至一度派人参与项目审核。
中融信托第一次增资则发生在2010年8月。中融信托当时将2009年度可供分配利润中的1.98亿元、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任意盈余共计累计余额0.54亿元、公司董事会基金累计约253万元,合计2.55亿元全部按股东持股比例进行同比例转增注册资本。经过此次增资,中融信托的注册资本由此前的3.25亿元达到5.8亿元。
但《办法》出台后,中融信托净资本再次“告急”。
2010年12月31日,经纬纺织公告显示,中融信托将截至2010年10月31日的可分配利润53088万元中的52000万元按照公司的各股东持股比例进行同比例转增注册资本。同时,中融信托的现有各股东按照持股比例现金出资30000万元增加注册资本,合计增加注册资本8.2亿元,增资完成后,中融信托注册资本将达14亿。
不过,增加净资本并非监管部门的终极目标,“监管部门多次提醒中融信托注意加强风控”。前述接近中融信托人士称。
2010年11月下旬,中融信托内部发文全面暂停了房地产信托业务,并且要求所有的信托经理必须重新考试合格才能报项目。“风控力度前所未有,以前能做的项目,现在都被卡掉了。”中融信托内部人士2010年12月下旬对记者表示,公司不少信托经理已开始提前休假,亦有不少选择离职。
“在中融的薪酬体系里,利润层层包干,保底工资很低,主要靠拿业绩报酬,没有项目员工自然要离开。”前述中融信托内部人士称,管理层一度出面安抚,建议大家多做项目储备,待增资完成,房地产信托业务将逐步再放开。
甩不掉的银信合作
《净资本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信托公司的频频增资之举,业界褒贬不一。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表示,银监会出台《办法》是为促使信托公司加强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主动管理型业务,转型为“内涵式发展”。
但也有业界人士表示,信托公司纷纷增加资本金,银监会又禁止信托投资实业,如此庞大的资本金如何运用?《办法》固然可以倒逼信托公司转型,但也将给整个行业带来阵痛。
阵痛之一是部分信托公司银信合作规模很大,短期内降不下来,长期占用净资本。“银信合作项目,在银行端可能是一年期的,但银行和信托公司签的合同可能是3年的,信托想甩也甩不掉。”一股份行私人银行部人士透露。
其次,信托公司的股权回报率被大大拉低。在以往,即便一家信托公司只有三五个亿资本金,理论上也能管理无限多的信托资产,管理的资产越多,利润越多,股东回报也越高,但现在要做大信托资产规模,必须相应增加净资本。
而信托公司自有资本目前投资运用范围狭窄,不能投资于实业,只能投资于固定收益率产品或发放贷款。“很多信托公司做自有资本投资的就两三人,很难管理动辄10多亿的现金资产。”
“给我钱,我不一定敢要。假如无法获得相应回报,如何对股东交代?”民企企业控股的某信托公司高管表示,无限增加资本的思路不可取,信托公司必须学会将有限的净资本用在附加值高的业务上。
“《办法》出台的主要目的是引导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如果最终结果是信托公司像银行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增加资本金,就和政策目标背离了。”接近监管层的研究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