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狂奔了多年之后,投资这驾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眼下开始出现了减速的苗头。
近日有消息称,2011年的中央投资预算为3840亿元,比2010年略有减少。就此,《华夏时报》1月5日向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求证,得到的答复是“差不多,但还得以委里公布的为准”。
本报记者注意到,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特别提出,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该建议称,转方式的内涵主要包含:调整需求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调整区域结构。
“这是首次将消费排在首位,此前5年投资一直占据这一位置。”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提高消费,降低投资正在成为新的趋势。
即便消费拉动是“十二五”的方向,但也不能指望2011年一年消费就超过投资成为主要的拉动力。尽管2011年的中央投资预算有所下降,但考虑到地方投资的继续大幅增加,“2011年全国投资增速在20%左右。”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认为,这一增速“比较合适”。不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这20%也算高的,历史上都是15%-20%之间。”投资增速调低至20%
“审慎”,这两个字眼下完全可以用来形容国家发改委对投资的态度。
“迄今为止,只有五六个省份将今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8%-9%,其余大部分省份都定在10%以上,更有甚者希望在未来5年实现GDP翻番。”1月6日,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坦言,全国多数省份在定经济增速目标时,需要冷静考虑相关环保问题。
“这源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1年投资提出的附加条件。”一位熟悉发改委的专家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据悉,在投资上,中央提出2011年要做到“两个防止”,即防止基础设施项目“一哄而上”,有序推进完全在建和新建的项目;防止投资“两高”行业,更多的要投入民生特别是农村,保障性住房以及对边疆和沿边的支持。
对此,国家发改委担心,地方政府大干快上项目,尤其地方换届更是如此。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张平表示,“2011年要控制过剩产业,支持民营经济,同时减少政府投资。”
很快,发改委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日前有报道称,2011年中央的预算投资为3840亿,比2010年有所减少。“此前数年,中央的预算投资是只增无减。”在1月6日的2011国际城市发展论坛上,一位地方官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就2010年来说,前11个月投资增速24.9%,11月当月的投资增速达到29.1%,12月的数据尚未公布。“预计2011年公共投资将比2010年有所下滑。”张汉亚分析,今年新开工项目数量比去年少,投资也少。
张汉亚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反对乱铺摊子,2011年还要控制新开工项目,如此一来整个投资就会下降。张汉亚预计,2011年投资增速在20%左右,低于2010年投资增速。此前,张汉亚预计2010年的投资增速为23%。
事实也是如此,2010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下滑。前三季度,全社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4%,比第一季度下降1.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1个百分点,比2009年同期33.4%的增速下降9.4个百分点。
“投资方向重点向保障房、农业、服务业、技术改造和民生等领域倾斜。”上述发改委官员告诉本报记者,由发改委掌握的2011年中央预算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3800亿元,比2010年的3900亿元减少了100亿元。
地方仍有投资冲动
与中央相比,地方投资却背道而驰。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即便2011年中央的预算投资为3840亿元,但各个省汇总的投资增速却高于发改委的规划。
其中,湖北便是一个投资大跃进的典型。2010年3月22日,湖北公布了12万亿投资计划。消息一出,外界质疑之声不绝。“12万亿在今后6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是可以实现的。”该省发改委一位官员曾这样表示。
不过,这一说法遭到专家的普遍质疑,其原因很简单——12万亿是湖北省2009年GDP1.28万亿的约10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约17倍,更是2008年中央4万亿投资的3倍,是广东省今后5年2.3万亿的5倍,而湖北的经济显然不能跟广东相提并论。
“和湖北一样,其他省也非常看重投资。”多位专家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均坚称,如此大规模投资,其结果还会导致地方隐性负债日益加重。
本报记者查阅监管部门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各级政府的债务余额高达6万亿元以上。事实上,这一数据还被低估,监管部门在2010年公布这一数据时确定为7.38万亿元。可见,地方隐性负债有增无减。
对于地方政府隐形负债的具体数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最近给出的数据是“在8万亿以上,约占GDP的20%至25%”。贾康估测,“除融资平台贷款外,加上公司债等其他形式的负债,地方隐形负债至少8万亿。”
业内更为担心的是,对于地方财政来说,这可能还不是全部。“还有相当大规模的地方隐性债务尚未纳入公开透明的统计之中。”不仅如此,“地方的投资冲动并没有减弱。”一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这样表示。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西部的一些地区和二三线城市将进入疯狂的投资阶段,由此导致地方隐性负债越来越严重。
当然也不否认,中西部地区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阶段。2010年,中西部地区的GDP增长率普遍在14%左右。比如,在新的西部大开发中,仅2010年新开工重点工程就23项,总投资额达6822亿元。
有保有压
保障房已经成为2011年政府投资的重点之一。
去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上提出,2011年要在全国范围内新增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
随即,发改委与住建部细化了上述指标,2011年要开工建设保障房、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1000万套,这比上一年的580万套增长72.4%。美银美林证券经济学家陆挺据此测算,完成上述保障房需要投资1.3万亿元。
在前不久的发改委工作会上,张平透露,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首先重点用于支持保障房,其次用于水利、农业、文卫以及节能减排等。目前,房地产投资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接近20%,占GDP的比重接近10%,个别地区更高。
除了保障房外,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2011年重点投资的领域。
此前,国家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比重要占GDP的8%。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有一批重点投资的项目开工,而且很多项目在2011年就要开始投资建设。”张汉亚说。
实际上,早在2010年7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草案编报工作的通知》,随后各级政府都在为谋划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而奔忙。
“中央投资项目申报进入冲刺阶段。”1月6日,四川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向《华夏时报》坦言称,没有哪个地方政府不重视投资建设,特别是经济还相对落后的中西部,都在想方设法上新项目。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投资依然处于高位。其中,安徽省仍然预计2011年投资增长30%左右,而被视为投资增长动力,主要包括承接产业转移、自主创新试点省、医疗卫生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了异样的警告,要坚决防止借“十二五”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为此,发改委相关官员给出的政策导向为八个字,即“分类指导、有保有压”。也就是说,发改委下一步要善始善终完成续建、收尾的“4万亿”项目,有序启动“十二五”新项目,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的项目。
更多的专家认为,不仅要适度控制政府投资,还要鼓励民间投资逐步替代政府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