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汇改”的举措反映了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好转以及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客观要求,意义重大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这一被称为“二次汇改”的举措,反映了2010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好转以及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客观要求,意义重大。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向全球蔓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拉动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时,为稳定外需,发挥汇率杠杆在国际收支中的调节作用,提高出口企业防范汇率剧烈波动风险的能力,人民币兑美元双边名义汇率波动幅度开始收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1美元兑6.82~6.84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
从表面上看,人民币重新回到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多国货币对美元纷纷大幅度贬值,2009年3月末美元汇率指数达到85.51,较2008年8月末升值了10.5%。由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水平保持稳定,因此人民币也随美元升值而被动升值。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显示,2009年3月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较2008年8月末上升了8.8%。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0年上半年,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欧元对美元持续贬值,而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对美元汇率纷纷走强,此时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也日益增大。
从内部看,中国经济自2009年实现了快速稳步的复苏以来,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日趋坚实,而中国面临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产业、外贸结构转型的压力则更加突出,虽然实现上述目标单靠汇率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汇率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扩大内需、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确可以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因此,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弹性有所增强,并且总体上呈现出升值走势,截至12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65元人民币,较本次汇改前升值2.6%。
应该说,目前人民币汇率水平符合当前宏观经济基本面,特别是随着中国生产要素价格市场进程加快,劳动力、资源、土地等要素价格上涨刚性明显,外向型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将压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空间。
不过,从长期看,除了需要关注人民币汇率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适度扩大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
此外,可由民间机构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引导社会公众从过去习惯性地关注人民币的双边汇率转向更加关注多边汇率,从而真实、客观地反映人民币汇率的实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