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的系列宏观经济数据从昨天起陆续公布,而率先露面的中国进出口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出现大幅攀升,同比增幅达到45.2%,与此同时,当月贸易顺差却出现大幅下滑,仅为76.12亿美元,环比上月的141.5亿美元下滑了46.2%。眼下,我国外贸形势可谓严峻,以欧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频频打压,部分专家认为,2月份顺差大降可能缓解日趋激烈的贸易冲突,也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对“中国制造”的需求在回暖
海关总署昨天公布的2月份中国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2月进出口总值1814.33亿美元,同比增45.2%。其中,出口总值945.23亿美元,环比减少13.7%,同比增加45.7%;进口总值869.1亿美元,环比减少8.9%,同比增加44.7%。2月份贸易顺差76.12亿美元,环比1月的141.5亿美元下滑46.2%。
从出口方面来看,1至2月,广东省出口532.7亿美元,增长22.1%。江苏、上海出口357.9亿和246.3亿美元,分别增长44.4%和25.8%。此外,浙江、山东、福建、北京分别出口251.8亿、134.4亿、99.2亿和80.6亿美元,分别增长45.1%、30.2%、42.7%和10.8%。有关专家分析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对“中国制造”的需求也正在回暖。
有外电评述认为,中国2月份出口数据的强劲增长,或将加剧通胀压力,可能会使中国政府开始考虑政策退出。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2月份贸易顺差已缩减至一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进口大幅的增加,再一次表明中国在拉动全球经济复苏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人民币升值时机未到
不可否认,2月份的外贸数据并不能掩盖中国出口企业仍不景气的生存状况,国际上,由于经济提振缓慢,欧美等西方国家“贸易保护”倾向愈加明显,对“中国制造”的反倾销调查等施压不断。近日,美国商务部甚至表态,正考虑将人民币汇率操纵列入反补贴调查。有关专家认为,这些都是欧美变相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手段。
近期,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对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就人民币升值进行压力测试的传闻不胫而走,部分机构预测,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是比较紧迫的,人民币升值可能比市场预计得早。
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分析认为,顺差的缩小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表明我国针对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欧美政府也很有可能将其解读为“贸易保护”产生的效果,而继续在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对中国施压。
孙立坚认为,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时机并不成熟,因为世界经济走向还不明朗,出口回升的持续性有待观察;同时拉动经济的另一架马车投资仍是政府主导,民间投资还没有真正活跃起来。
从近期管理层表态来看,人民币升值并未松动。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两会上表示,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表示人民币要不要升值由市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