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南轻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的皮革行业,在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原辅材料价格上升的重压之下,如何寻求应对之策,成为当下河南皮革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的强力推进以及通胀预期不断增加,企业环保压力加大,负面效果明显;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严峻;原辅材料价格攀升……”在近日召开的河南省皮革行业协会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河南省皮革行业协会理事长朱岩谈到河南皮革行业的形势时如是表示。
现在,国家“十二五”战略即将开启,作为被国家重点调控的河南皮革行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与压力下,如何主动求变、调整结构巩固发展,已成为河南皮革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形势依旧严峻
据统计数据表明,2006~2009年,河南省皮革行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8%,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1.3%。从全行业产品产量分析,2010年毛皮(折羊皮)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轻革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皮鞋及皮件产量居全国中等偏上水平。制革、制鞋、皮革服装、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机械、皮革化工、皮革五金、辅料等配套行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对此,河南省皮革行业协会秘书长陈东升向记者介绍,目前,河南省皮革行业以区域经济为格局的产业集群,已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主导,从原料加工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生产体系,成为皮革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今形成了孟州桑坡羊剪绒制品加工业、长葛白寨羊皮制革业、项城牛羊皮制革业、沁阳牛皮制革业、鄢陵箱包制造业和郑州、漯河、温县、偃师以及周口制鞋业等特色经济区域。
“‘十一五’期间,从整体上看,河南皮革行业继续保持了皮革大省的地位。”朱岩表示。
然而,作为污染较重的行业之一,接下来皮革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等问题对皮革企业仍是一大挑战。
“‘十二五’期间,皮革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仍不容忽视。主要是环保、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繁重。制革业的主要污染物是污水。从整个行业来看,规模以上企业均有完善的污水治理设施。但是部分小企业污水排放仍不达标,严重影响了制革行业的整体声誉,而且也造成了制革企业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欧盟对我国皮革制品征收反倾销锐,可能出台对皮革制品中六铬含量更严格的限制标准,给我国皮革产品出口带来新的挑战。”中国皮革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苏超英表示。
“作为河南轻工业的支柱产业皮革行业,虽然目前已达1000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年销售额300多亿元,然而面对2011年政策性淘汰的规定,一些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大限。”陈东升表示。
寻求出路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河南皮革行业开始寻求应对之策,以求行业的持续发展。
“国家淘汰的是落后的过剩产能,而非企业。”新乡黑田明亮制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田明亮)董事长贺明亮表示。
为了转移国内过剩产能,黑田明亮开始进军非洲市场,并于2010年11月底成立中非洋皮业股份有限公司。
不仅如此,在此次召开的皮革行业会议上,《河南省皮革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也通过了审议。
《规划》表明,接下来五年,河南省皮革行业的具体措施是一方面要在加快推进节能降耗的基础上,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产品结构上,增加终端产品的比重;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还要培育国内外多元化专业市场;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未来五年,河南皮革行业的具体奋斗目标是: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速度高于全国皮革行业和河南省工业的增长速度,强力推进由皮革大省向皮革强省跨越的步伐。”陈东升告诉记者,主要产品产量方面,轻革年均增长20%,皮鞋年均增长25%,毛皮(折羊皮)年均增长10%。创名牌方面,创出1~2个中国名牌,4~6个省名牌,10个以上省优质产品。
陈东升表示,在节能减排方面,要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形成2~4个比较成熟完善的制革、毛皮集中生产基地,水循环利用率比“十一五”末期提高10%,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减少10%,氨氮排放量减少20%,废水排放量减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