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度,中国的棉花缺口依然存在,供需基本面的失衡决定未来棉价很难走低,在棉价的影响下,整个纺织原料的价格都将在高位盘桓。随着国家治理通胀力度的加强,原料价格或将高位趋稳。
2010年,以棉花为代表的纺织工业原料呈现出一阵疯狂的上涨势头。棉价从3月初到11月中旬,增幅高达107.8%。化纤原料也出现了相应的上日,聚酯切片(半光)价格为10000元/吨,11月11日也攀至最高点15500元/吨,增幅达55%。
棉花等原材料的涨价,有供需基本面失衡的原因,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游资寻着“逐利”的本性介入了棉花的炒作,从而掀起了这轮棉价上涨的“狂潮”。11月中旬,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游资开始套利抛售,棉价忽然下跌,短短的20天每吨便跌掉5138元。化纤原料也是应声而降,11月20号,聚酯切片(半光)价格降至10850元/吨,跌幅超过30%。
2009/2010年度,全球的棉花缺口达261万吨,又集中在中国,从而导致了国内棉价的这轮大幅波动。有消息称,2010/2011年度,中国的棉花缺口将再创新高,达到250万吨左右。由此可以预见,2010/2011年度的棉花价格必将维持在高位运行。对于纺织行业来说,低棉价的时代已经远去。
棉价由供需而不是种棉的成本决定,然而当我们预测未来价格的时候,棉花的种植及流通成本则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有力的参考。业内人士称,目前,棉农种植棉花的成本决定棉价至少要到16000元/吨,棉花的流通成本大约为2000元/吨,再加上种植和流通的必要利润,因此棉价不应该低于22000元/吨。基于国内棉花供不应求的长期趋势,业内基本认为未来棉价可能会围绕25000元/吨上下浮动。
纺织原材料价格未来将高位运行,业内已基本达成共识。而对于是否将出现大幅波动,我们则需要参考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去年12月初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2011年宏观调控定下了基调,即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实施了两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转入“稳健”。正所谓“历史可以重复,但不会简单重复”,在这样的宏观思路指导下,我们认为2011年的原料价格不会出现上年那样的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