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纺织报长达10年的中国纺织工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中,有关科技进步的新闻几乎每年都被选入当年的十大新闻之中,这说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的提高行业和企业科技贡献率的倡导,已经成为行业共同的行动纲领。
在过去的10年中,可以称得上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事件不多,其中一件就是2004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的恢复设立及首次评奖。
协会科技进步奖自恢复设立以来,每年都有超过160个项目获奖,平均每年有5个以上的成果和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例如2007年国产45000吨粘胶成套设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新型纺纱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事件以“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为纺纱业带来革命性变化”为题入选当年的纺织十大新闻。这些奖项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纺织工业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
正是基于上述成就,在“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满怀信心地提出了建设世界纺织强国的具体设想,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纺织科技和人才的强国。
让企业真正成为行业科技进步的主体,在最近10年中实现了突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发展部主任李金宝认为,纺织企业集成创新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产业链集成创新水平的提高,实现了科技创新围绕最终产品的经济效应、市场效应、资源效应、环境效应进行系统的配套开发。
李金宝认为,纺织科技进步得益于两个基本面的完善和提升,一个基本面是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把科技驱动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另一个基本面是“产、学、研、官中、市”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的确立。
“产、学、研、官、中、市”是出自民间的一种叫法,颇具“中国特色”。产、学、研结合是保证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发展的一种成功模式,加上“官”,即来自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鼓励;加上“中”,即专业中介机构的参与;加上“市”,即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所谓“产、学、研、官、中、市”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形成了以企业为基础,以高校及科研单位为支撑,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将市场、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重新整合起来的良好局面,提高了科技进步的速度和效率。
两个基本面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和品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加工能力得到有效限制和淘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进步的驱动力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了以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为主体的产业竞争优势。
每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行业调查分析都表明,排头兵企业基本上都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具有水平较高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了省级重点研发中心的标准,一些企业的研发中心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研发中心。二是优势企业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研发资金投入问题。企业对科技进步方面的自有资金投入量逐年增长。2004年的经济普查数据表明,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仅为销售收入的0.25%,化纤行业虽然高一些,也仅达到0.47%。到了2010年,绝大多数行业排头兵企业的科研投入达到了3%的水平,不少企业达到5%甚至超过了10%。三是真正实现了行业内强调的提高科技贡献率。绝大多数排头兵企业新产品及科技进步产生的经济效益,占企业销售收入及利润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一些优势企业的新产品及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60%~90%。
最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公布了《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从宏观上看,纲要是中国纺织工业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基本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围绕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纺织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制定的“十二五”时期全行业科技进步的指导性文件。从微观上看,“50+110”项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的具体项目,囊括和兼顾了国内外纺织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在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高度的同时具备了可操作性。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在对纲要的说明中指出:“未来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直接决定着我国纺织行业在全球的地位,决定着我国纺织行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竞争的手段和方法。”许坤元还表示,在现阶段,任何一个行业发展都不可能独立进行,注重尖端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将产学研进行紧密结合才能赋予科技更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