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了2010年的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多重考验的“中国制造”正在逐渐失去其低价竞争的优势。
在外贸企业利润一年不如一年的情况下,“中国制造”正在尝试另一条出路——出口转内销,两条腿走路。这是1月12日从环球产品采购交易会上获得的信息。然而,部分企业也表示,内销之路并不好走。
外贸利润在缩水
“外贸企业的利润一年不如一年,”上海卡拉优尼服饰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贺春柳感叹道,“然而我们必须要接单来保证工厂的运营以及生产规模,这样才能养活工厂的工人。”2010年以来,原材料成本上涨及汇率变动,令得外贸利润变得越来越薄。
据调查显示,2010年8月,供应商中有33%认为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于其挑战最大,其次分别是价格竞争、劳动力短缺、买家不愿意接受涨价、人民币升值,以及贸易保护。
“2010年下半年,我们开始放弃接单,那时候做外贸服装,就是给加工厂做嫁衣。”在做不如不做的压力下,贺春柳告诉记者。
来自青岛益佳针棉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针棉八部经理徐敏霞也告诉记者,“去年配布已经同比上涨了40%~50%,而人力成本涨幅在20%左右。”在企业利润不断被缩减的时候,青岛的益佳针棉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为了节省费用,这次的产品展出也只来了徐敏霞一个人。
同样,贺春柳透露,为了减少成本,他们上海工厂的生产线如今已经只剩下2条,“2011年可能只会保留一条,应付一些小单用。”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部分企业已开始将工厂内迁。“我们在安徽有4个工厂,30多条生产线。”徐敏霞指出,做外贸的时候不得不选择一些内地的工厂,“并不是说内地工厂会比沿海工厂的成本便宜多少,而是沿海的工厂即使是高价也没有时间来接我们的单。”
然而今年开始,徐敏霞又开始头疼了,“1月1日开始,出口产品要求验货。这个对我们来说无疑雪上加霜。本来出货周期就非常紧张,如果再要验货,直接的后果就是延误船期。”另外,验货直接带来的问题是,成本的增加。宁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童装老板告诉记者,“一单货无论500件或者5000件,现在的验货价格在上千元。而摊到每一件产品上,我们的利润又被稀释。”
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指出,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对中国出口影响很大,至少在 “十二五”期间,外需将很难再现前些年那样显著的扩张。“我们认为,中国纺织出口‘高增长,低成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将是‘低增长,高成本’时代,同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也将越来越多地面临增长‘天花板’,出口放缓将成为常态。”
内销的艰难尝试
出口放缓及利润的挤压,已经让部分外贸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
据介绍,此次交易会上来自国内的买家就包括好孩子、上海乐巢家居、美特斯邦威、上海雅多服饰及凡客诚品等。
然而,与2010年相比,这一次同样是环球产品采购交易会,来了解产品的买家明显少了很多。
“展位的空调有些冷,”贺春柳站着打了个哆嗦,“去年第一天开始我们就非常忙碌。可是今天一早上来询问的不多,有希望发展成客户的仅有泰国的一家公司。”
之所以产生这样大的落差,因为这一次的交易会是以中国内需市场为主。“市场预计中国将在2020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环球资源副首席执行官区乃光表示。
然而这些外贸企业要开始转型内销,还有多少路要走?
来自深圳的魅动E族销售经理郭珍兰告诉记者,“客户中做内销的也不少,但是内销客户定的量很小,所以我们不得不提高单价。”贺春柳也告诉记者,其实自己的公司从2008年就开始尝试内销,甚至推出了一个新的品牌。“但是我们的主营业务仍旧是外贸。”
宁波市鄞州凯欣羊毛衫厂负责人徐高峰道出了其中缘由,做内销并不容易。首先便是与外贸完全不同的付款方式,“做内销对于付款要求基本是3:6:1,或者是3:5:2,即在交付了30%的订金以后,每一次提货就结算清货款,最后的10%或者20%的货款可以在45天以内付清。”徐高峰指出。
然而对于企业来说,做内销时最希望的就是能及时结款,这样才有资金去购买下一批货源的原材料。“现在上游的纱厂白坯也在每吨4万元,染色的纱线要到每吨6万元。”成本的提升压力非常大,对于资金的流动要求就更高。
徐高峰告诉记者,前不久,他们便遇到了内销付款方式带来的风险。“我们最近有个客户定了30万元的货,付了30%的订金以后,拿了部分货却资金链断裂,我们只好把这部分库存压着,但是资金流不回来,我们也没办法再接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