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尚要用世界通行的时尚语言去表达,而不是仅用中国语言
据英国《卫报》2010年12月4日报道,LVMH集团已经悄悄收购了爱马仕(Hermes)集团17.1%的股份。因此,爱马仕家族担心被竞争对手LVMH集团收购,而召开股东大会,讨论如何抵御潜在的竞争对手LVMH集团的收购。
这一看似突然的事件,也许能够解释为何一向低调、投资谨慎的世界奢侈品牌爱马仕,近年也开始大打中国牌,他们显然想以此给这个苦心经营了百多年的经典品牌注入新的活力。2010年10月16日,爱马仕(Hermes)出其不意地在上海揭幕了一个为中国市场创立的全新品牌——“Shangxia(上下)”。
近年,国际时尚圈不断掀起“中国风”。然而,这样的中国风又能够刮多久呢?顶级奢侈品牌们真的心甘情愿地被中国掌控时尚话语权吗?事实是,Burberry除了“收权”和扩展中国地盘外,设计风格依然很“英国风”,无论在伦敦时装周上,还是广告宣传中,品牌融入更多英国文化和艺术元素。当欧美国家一旦经济复苏,还刮中国风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深入了解国际形势,才能揭示现象背后的真相。知道中国时装梦,究竟离我们多远?
日前,笔者走访了英国时装协会主席Harold Tillman。2010年6月,因其对英国时装业作出的贡献,Harold Tillman接受了英女皇授予勋章,11月10日,他获得2010年全球时尚大典颁发的“时尚杰出贡献奖”。
自2008年9月,当选英国时装协会主席起,Harold Tillman就开始用巨大的热忱,在短短两年之内,让伦敦时装周焕发新姿,并重新确立了世界四大时装周的重要地位。在此期间,Tillman让体现着英国时装力量的品牌Burberry、Pringle 和Matthew Williams等设计师回归伦敦时装周。
用Harold Tillman的话说,英国时尚的力量源泉来自于创新。
英国的创新力渗透在各个方面。从2009年9月开始,伦敦时装周的主会场搬到Somerset House,这座壮观的都铎王朝时代的新古典主义宫殿,自18世纪以来,一直被视为国家辉煌的象征和英国历史遗产。如今,代表英国创意文化先锋的伦敦时装周在此举行,预示着英国时尚产业的辉煌和永恒,同时表明英国时装是英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Somerset House内,相对于时装秀场的热闹和华丽,成衣展位更显出其雅致和低调,每一隔间都由一个或多个展位构成,如同走进博物馆。买家在赏心悦目的时装中细细挑选,慢慢商谈。虽然这里的规模不大,只有200多个展位,甚至展位装修非常简洁,但颇具其时尚特色,让参观者或买家能够真正感受英伦文化。这不只是推广时装,而是巧妙地推广英国的文化。
2010年2月伦敦时装周上,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英国主秀场外设立的数码电子墙,让买不到入场券的时尚爱好者,也能够在场外观看走秀直播。此外,伦敦时装周官方网站推出多媒体时装发布平台,世界各地的观众可以登录网站观看现场各种发布。Burberry 更发布了首场3D时装秀,并在纽约、巴黎、迪拜、东京和洛杉矶进行网络直播。正因如此,2010年英国时装年度大奖,授予Burberry数字技术创新奖。
2010年9月16日,根据英国时装协会提供的一项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时装行业为英国经济直接贡献了接近210亿英镑,对其它行业的影响则达到160亿英镑。
英国创意产业部部长Ed Vaizey 声称,“英国时装有天赋、创造力和技能,足以媲美世界任何同行。我们的新老设计师和时装品牌都拥有极为重要的全球产业前沿的独到眼光。这项新的调查表明时尚产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并确认英国时装业作为英国最重要的创意产业之一的地位。”
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妻子萨曼莎·卡梅伦也很支持英国时尚产业,她出席了2010年英国时装年度颁奖晚会,并参与了总部外协调局的工作。英国时装协会首席执行官Caroline Rush说,“萨曼莎同意帮助我们发展伦敦时装周,她可以发挥她丰富经验和创意的作用。”
这一切为重振英国时装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打下良好基础。
采访中,笔者提到关于英国时装制造业的衰退,以及越来越多世界奢侈品牌来中国开拓市场。Harold Tillman承认,自70年代末开始,英国制造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断下降,世界范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上升、进口关税、棉价上涨等因素,给英国时尚业带来很大的困难。相对来说,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家,许多国际名牌为了降低成本被迫将加工厂设在中国。
然而,他强调:“中国需要改善制作的质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因为世界奢侈品正在中国制造和出售,它对整个世界产生一个重要的影响。我欣赏中国,但我不会说,人们将永远只在中国生产。对于英国的品牌,我们总是有一定的比例是在自己控制范围,并表明我们是‘Made in England’,比如Saville Row。”Tillman说:“在正式场合,许多男士还是会这样打扮:西服、衬衫和领带。能够体现这种男装风度的少数品牌之一,就是伦敦的Saville Row。”
2010年7月17日,英国最大奢侈品牌Burberry宣布,以7000万英镑收购其特许经营伙伴中国内地市场的特许经营权。是为了使品牌保持形象,这有助于Burberry迅速拓展市场,同时全力打击仿制商品。
这边国际奢侈品牌上演“收权潮”,那边中国品牌正以收购国际品牌的形式加快挤身国际品牌的行列。
关于收购品牌,Harold Tillman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一直有一个品牌之梦。八年前,我有机会梦想成真,收购英国名牌Jaeger,它是我孩提时代就非常喜爱和敬佩的英国老字号。收购的前两年,这个品牌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和挑战,我可以运用丰富的经验和专业背景去重塑品牌。如今,Jaeger已经成为世界名牌之一。”
那么,中国人收购品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有多少人收购品牌是为了将来创建自己的品牌?
虽然不少欧洲品牌纷纷陷入困境,但是,中国服装人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真正的国际名牌未必会卖给中国。在一些欧洲人眼里,中国人不懂奢侈品文化,出卖了他们的品牌,就等于出卖了他们的文化,这是他们的根。与我们不同,西方人很懂得保护自家文化,笔者曾经为录制节目而拍摄伦敦名胜古迹,这种时候,英国摄影师会反复向你强调,即使只拍摄建筑物外围,拍摄之前也需要向有关机构申请。而每天把爱国挂在嘴边的国人呢?事实上,不少企业购买海外品牌,或者与国际品牌合作,只是意在争夺国内市场。显然,是用自家的钱购买和保护别家的品牌,还是要用别家品牌赚自家人的钱。这样一来,或许未来的世界首富会是中国人,但是只怕中国创世界级品牌就永远只是个梦!
收购一个品牌,就要有能力,并且懂得如何赋予这个品牌光明的未来。而不只利用它过去的名气,赚几年快钱。
引领时尚,就要有自己的时尚语言体系。
正是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确保了英国时装产业的兴旺,执掌时尚话语权。
从一定意义上说,时尚就是“合适的颠覆”,这方面,日本时尚界值得我们学习。
30年前,日本的前卫时装就颠覆了国际传统时尚,并对世界时装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样的30年,日本时装与中国时装走过的历程正好相反。30年前,日本出现了川久保玲、山本耀司和三宅一生等国际大师,他们颠覆性的设计,重新定义了时装的基本要素,挑战了西方的美学观念,并籍此享誉国际时尚界,制造了时尚话语权。由此,带动日本时装产业的发展,从本土走向国际。
首先,真正了解时装的要素和功能。既独特、时尚,又穿着舒适。擅长于新面料与设计的巧妙运用也是众多日本设计师共同的特点。有“面料魔术师”之称的三宅一生,他的设计直接延伸到面料设计领域,将自古流传至今的传统织物,应用了现代科技,结合个人的哲学思想,创造出独特而不可思议的织料和服装。山本耀司则把麻织物与粘胶面料运用得出神入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沉稳与褶裥的效果。谈到设计服装的本意,山本耀司说:“二战后,许多日本妇女必须到外面工作以贴补家用。为了使妇女们工作时穿着方便,我开始为她们设计宽松而且舒适、灵巧并且漂亮的衣服。”
其次,川久保玲等日本设计师,做出的时装不是纯民族的东西。很多时装上面并没有日本文字和图案,颜色很少,甚至只有黑色和白色,但服装结构和细节却蕴涵日本文化。有时化繁为简,有时化简为繁,犹如时装哲学家。她的超前意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堪称前卫的美国,以及朋克发源地的英国。她的看似古怪的思想,实际上是非常深刻的。
那么,中国的时尚语言又是什么?
谢锋,第一个登上巴黎时装周的中国设计师,也是极少数能将个人品牌成功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国设计师。“就像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设计师,80年代的日本设计师走出国门一样,吉芬是中国设计师进军国际时尚界的一个标志。”法国高级时装工会主席戈巴赫这样评价吉芬入选参加2007春夏时装周发布会。同样,他称“例外”品牌的设计师马可为“中国的山本耀司”。
谢锋早年毕业于浙江丝绸工学院,主修工艺设计纺织面料专业,因此,他非常清楚面料在服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留学日本的经历,使他开阔思维大开眼界,对时装有更深刻的认识。谈到中国元素,旗袍、立领、盘扣、牡丹等等中国式设计,在谢锋的设计中体现得并不多见。
正如谢锋所说:“我尝试将中国元素真正融入设计之中,通过服装传达给穿衣服的人。‘吉芬’发布成功,在于用世界通行的时尚语言去表达设计意图,而不仅是用中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