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在中国化纤产业扩能行为蓄势待发的时期,差别化化纤还属稀有品种,需要有胆量的企业拿出“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十年后,差别化已成为衡量企业综合实力、行业地位的重要指标。
几点争议
不少企业已经将差别化率当作一种噱头进行宣传,进而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讨论。一些专家认为,仅仅通过工艺调整,将纤维纤度稍作变化,或在消光程度上进行微调,都不能称为真正的差别化产品。另一些人士表示,“差别化”已被业内用滥,“差异化”更能体现当今化纤行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目标。
记得一次在由几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论坛上,某棉纺织行业人士就提出疑问:棉纺织行业的差别化纤维总量只有7万吨左右,化纤行业却达到了几百万吨,着实令人吃惊。这位人士同时指出,棉纺织行业对差别化的衡量标准,重要的一条是以下游接受为条件。
虽然对于差别化如何界定,差别化率的价值是否被高估等问题,业内至今还有着不同的意见,但令人欣慰的是,当中国纺织化纤行业整体真正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行业内多年来锲而不舍地走差别化道路的企业,逐渐尝到甜头,并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两家企业
太仓市金辉化纤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谈辉,多次对记者说“功能性产品的春天就要来了”,他说这句话时总是带着十分肯定的表情。
谈辉确实有肯定的资本,他带领金辉化纤在功能性道路上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看着功能性产品在国内化纤产业中由“寸草不生”到“星星之火”,目前更有“燎原之势”。2010年1~11月,金辉化纤功能性纤维产品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1%。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阻燃纤维产品占比达到62%,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5%;其他功能性纤维产量同比增长372%。从某种意义上说,阻燃、抗菌等功能性产品,也是差别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好东西都是进口的。”谈辉在20多年化纤贸易中得出的这种感悟,很长时间都让他既难过,又不甘心。不过现在,他认为这种状况将会逐渐改变,“就像功能性产品,国内装备、技术并不差,国外能做的东西中国也能做,而且国内也有广阔的市场。”
谈辉告诉记者,3年前金辉的目标是做到行业领先、最具特色。目前这一目标基本实现,企业又有了新的规划——在未来3~5年内,从行业、产业、事业三个层次上各有突破,既要站在行业高度,紧跟行业进步的大方向;又要从产业链上下游着手进行研发推广;还要承担社会责任,让员工的事业蒸蒸日上。
张家港欣欣化纤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贲永宝,自1986年起一直从事化纤行业,踏实做事、低调做人是他一贯的风格。在他的带领下,欣欣化纤走的是稳妥发展的道路。为适应用户需求,多年来企业通过多次技改,使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通过优质的服务,2010年客户投诉又下降了一半。产销几乎每月都达到100%。
2009年公司计划建设15万吨产能,生产0.5D超细旦涤纶丝。考虑到市场接受程度,公司2010年在中试生产线上试验生产,产量250吨/月,通过小批量打开市场,接受意见反馈。目前该产品没有一家用户投诉,市场已基本形成,今年将全部投产。
在贲永宝看来,环太湖地区严厉的环保措施,反而“倒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勇担社会责任。公司开发的105D/34FDTY海岛丝,起初手感舒适但染色性能不好,技术人员通过改进,采用在线添加技术解决了难题。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72位20丝饼熔体直接差别化细旦三叶异型大有光长丝项目,应用国内环吹新技术,纺制差别化超细旦产品,打入高端产品市场。这些技改项目,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当地要求排放废水的COD在80mg/l以下,欣欣化纤达到了60mg/l以下。
“直到现在,中国纺织化纤产品还被国际上认为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贲永宝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把差别化做实做精,而不要一味地继续扩大常规产品的产能。同时,一种化纤产品的生命周期会越来越短,获利周期也必将被缩短。如果原地不动,不创新,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就会衰弱,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一位新兵
相比之下,江阴和时利工程塑胶公司算是化纤行业的新兵。它本是一家工程塑料企业,凭着建立第一条万吨国产化纤维级PBT切片生产线,以及自主开发成功国产化PBT纤维纺丝和加弹工艺技术,它以令人瞩目的成绩进入了化纤行业。从和时利的事例可以看出,PBT、PTT等新型聚酯,已经成为未来聚酯行业差别化新的方向,它将改变传统PET纤维一枝独大的产品格局。
不过,已经一只脚踏进化纤行业的和时利,对于是否全力进入纺织化纤行业还有些犹豫。公司总经理瞿一锋对记者坦言,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化工行业经营,虽然只有几十人的规模,但利润较高。现在通过PBT纤维一进入化纤行业,员工就增加到250多人,利润水平却无法与原来相比。他更担心纺织化纤行业由于庞大的规模带来的激烈竞争,“很多东西还需要再观察”。
目前,中国化纤产能已接近世界总产能的70%,在其他国家逐渐失去研发动力的同时,国内转型升级的任务相当紧迫。纺织服装的创新70%来自原料,因此纤维企业比以往拥有更大的创新冲动。而下游企业对原料创新日益关注,很多知名服装品牌甚至越过面料,直接关心纤维研发,又对纤维企业形成了很大的鼓舞。不论怎么说,差别化仍是今后一段时间行业发展的重点,关键还要做精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