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湖市的汪秀华(化名)已经做了17年的服装生意,现在来抢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从汪秀华的服装厂出门几分钟,就会有一些熟练工人开的服装小作坊,这些小作坊每年可以开出最多7万元的工资,而汪秀华服装厂工人最多一年能拿到4万元左右,现在汪秀华的工厂缺工40%,留住工人已成一个大问题。
如果以高工资留住工人,汪秀华必须提高出口价格,手里的订单可能就会飞到孟加拉国等其他国家的工人手里,汪秀华说:“现在是内外交困,服装外贸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
第21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华交会)昨日在上海举行,一家参展的企业人士表示,内有通货膨胀,外有其他国家的竞争,服装外贸业务毛利润仅有3%~5%,大量资本流出服装纺织业,做服装不如炒棉花挣钱。
汪秀华说现在招工人要比招大学生难得多,她说一个字不识、没有经验的车工,一个月的工资要1500元;工厂管理岗位招大学生,前面几个月的试用期,工资只有1000元。目前她的工厂普工每年的收入在2.5万~3.5万元,相当于每个月2500元~3500元,比几年前涨了一倍,再这样涨下去,工厂就得关门。
浙江凯喜雅集团的一位人士说,劳动力成本与2009年相比,保守估计上涨了30%,以前很多工人没有交养老保险,现在基本上都交了,工厂另外还提供住房补贴、用餐补贴,过年前还要给个红包,希望工人按时返工。
棉花的价格也在上涨,浙江步森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业务员说,现在棉花的价格又突破了每吨3万元,而且还有上涨的趋势。
服装出口价格上调几乎成了所有中国服装外贸企业的“救命稻草”。但是,外贸企业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格外小心。浙江凯喜雅集团的一位人士说,提价既要看客户的接受程度,也要看竞争对手的出价,该公司的提价幅度平均控制在10%左右,T恤等大路货提价幅度小一些,档次高的产品提价幅度稍高,但也尽量控制在20%以内。浙江步森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业务员说,提价10%以上不少海外客户就接受不了,而10%的提价幅度并不能消化企业成本上涨的压力。
汪秀华说:“要消化工资和棉花涨价的压力,服装出口价格至少要提50%,但是客人只能接受20%的涨幅,我们今年订单的价格与去年比只上涨了15%~20%。”
不止如此,业内人士还说,土耳其、巴基斯坦的综合成本要比中国低不少,只有我们的60%~70%,柬埔寨、越南劳动力成本低,水、电、棉花等资源价格也比中国低,他指出:“这些国家的报价低,一开始我们也不相信,后来通过了解,确实如此,虽然他们在质量及设计方面比中国差,但是车工的技术和机器设备提升起来是比较快的,将来对中国企业的挑战将越来越大。”
江苏国泰国际集团是国内出口金额较大的企业之一,该公司一位业务员告诉记者,今年目前为止订单并不是很好,国内的价格上涨,很多外商还在观望,世界范围内的服装订单依然是很大的,但是这些订单仍然在飞,还没有落下来,该公司的订单价格今年上涨了15%~30%,很多单子就外流到印度、孟加拉国等价格更低的国家。
除了“内外交困”的情势,业内人士更担心的是服装纺织行业的产业基础在日渐动摇,该人士说:“我们现在资金不是没有,但是回到服装产业的很少,做服装产业太辛苦,风险又大,服装企业现在很少开新的工厂,都是在维持老厂。服装行业投几十亿元,每年利润回报可能只有几百万元,与房地产等行业相比,资金回报率差很多。服装产业积累的资金本来应该是扩大生产能力,提高员工素质,或者更新设备,实际上的情况是服装企业什么都不干,只是维持原状,维持现状的目的是为了找银行贷款,拿到贷款然后又去做其他的行业,把棉花等各种资源的价格炒起来,做衣服远远不如炒棉花赚钱,中国的产业经济基础将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