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化工接盘原*ST锦化,是巧合还是机遇,是凭实力还是赠予,本文将为你揭开层层面纱
继2010年第10期封面报道《ST锦化重组迷雾》后,大量的读者来信反馈其感受,有的还寄来更具体内幕的信息,其中一则信息反映了一个突出其来的变化。
这一个突如其来的变化,让*ST化工(原*ST锦化,股票代码:000818)的债权人潍坊海昌盐化有限公司、莱州市金多利盐化经贸有限公司不知所措: *ST化工2011年1月4日披露,2010年12月31日,公司管理人通知,经确认,拟公开竞价出售的2.04亿股股份已全部成交,成交总价款为8.14亿元。据此前公告,此次拍卖所得将用于清偿上市公司债务。
不久,这两家公司的账户上分别显示:有两笔来自方大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方大化工”,原名:锦化化工集团氯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锦化”。
按照原“锦化化工集团氯碱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可以得知,对ST锦化的债权有以下几种清偿方式:优先债权组,有条件的全额清偿;职工债权组,其债权按100%的比例清偿;税款债权组,其债权按100%比例清偿;普通债权组,对每家债权人9万元以下(含9万元)的债权部分按照100%清偿,对每家超过9万元以上的债权部分按照5%的比例以现金方式在两年内清偿完毕,该组任何债权人根据上述规定获得清偿后,其未获清偿的债权部分,ST锦化不再承担清偿责任。
“根据汇款数额,方大化工依据在葫芦岛中级人民法院强行通过的上述计划,一次性地以现金方式对债权人做了清偿,而不是两年内分批进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认可这个计划,也从未同意该债权清偿行为,但款还是汇过来了,言外之意,这笔款无论你要与不要都要给你。” 潍坊海昌盐化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此事并不简单。
蹊跷的清偿
事后,上述两家公司得知,他们仅仅是方大化工清偿计划的一分子,其他500多家债权人的债权也逐一得到了有条件的清偿。
用于清偿债权的资金从公开出售的2.04亿股股份得来的钱款中出,这在以往的重整计划中早有体现:1、以ST锦化现有总股本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按10:10的比例每10股转增10股,共计转增3.4亿股。转增后,ST锦化总股本将由3.4亿股增至6.8亿股;2、ST锦化全体股东让渡其转增股份的60%,共计让渡2.04亿股(下称“让渡股份”)。让渡股份由管理人根据执行重整计划的需要处置变现,变现所得优先用于支付破产费用和清偿债权,如有剩余则用于提高ST锦化的经营能力。
于是,属于股东让渡的2.04亿股股份成功售出,平均每股售价接近4元,合计8亿多元人民币。
有了资金,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变得顺理成章——按照清偿顺序依次对各类债权人进行清偿。
当然,清偿是要有条件的。一份由债权人提供的“债权清偿协议书”显示:乙方(指方大化工)拟提前偿还上述重整债权,甲方(债权人)同意乙方提前偿还重整债权。清偿的部分甲方予以豁免。重整债权未获清偿的部分依据本协议豁免后,乙方就重整债权不再向甲方承担任何清偿责任。
莱州市金多利盐化经贸有限公司的代理律师就此项条款进行解释:一旦债权人接受此条款,则意味着他们对其余的债权自愿放弃追偿,方大化工也不会承担任何清偿责任。
绝大多数债权人对此协议书的内容不予认可,并拒绝在协议书上签字。即便这样,方大化工仍然实施清偿计划。
“方大化工的如意算盘是,无论债权人是否同意清偿数额,无论他们是否在债权清偿协议书上签字,只要把款打到债权人的账户,他们就算是履行了当初法院同意的清偿计划,从法律程序上来说,他们尽了应尽的义务,从结果来看,他们想造成既成事实,以后不再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一名在破产法领域颇有研究的学者认为方大化工“甩包袱”的做法既不能解决问题,又不能推脱掉自己身上的法律责任。
上述两家公司表示,他们将继续拿起包括法律在内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切身权益。
谁是受益者
诚如本刊2010年第10期封面文字所述,无论是内部重组,还是方大接盘,在职职工是否能安顿好,离、退休工人的生活补贴、工龄补贴、住房补贴、养老、看病等一个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如何解决,考量地方政府的智慧,也考量着企业的操作。
“种种迹象表明,地方政府表演了假破产,真逃债的闹剧后,无所作为;方大在进驻锦化后,除了大拆大卖外,更无改善企业运行的有效措施,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悲情写在退休工人智清的脸上。
有确切的消息显示,对在职职工的安抚,方大化工曾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即工资高的职工削减工资,直接补到工资低的职工身上,此方案得到了工资高的职工的坚决反对,他们甚至为此在厂里搞集会,此后,这一方案不了了之。最后的方案是工资高的职工工资水平不变,工资低的职工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
“对离、退休工人的福利与补贴方面,方大化工就做的差强人意,前面提到的各种补贴根本就没到位,也许当初市政府跟方大集团谈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涉及到我们。”方恒远,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进厂子的老工人,被氯水熏倒、被碱水灼伤的次数不计其数,他对身上每一块伤疤所发生的故事都记忆犹新,“那个时代,再苦再累,为了国家的发展,个人的付出真的是不值得一提,但现在政府、企业又以这样的方式对我们,着实让人寒心!”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是,因供暖费的拖欠,热力公司停止了对这些离、退体工人居住区的供暖,被冻得实在没有办法的老人们,又一次聚集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大门前,经过协调,热力公司同意无条件供暖,但是明年呢,谁也无法预料事情会怎样。
这些事,对经历过诸多风雨的方恒远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有一个坎在他们的心里怎么都迈不过去:从过去的赢利、创收大户,变成严重亏损的巨无霸,是天灾还是人祸,人们不得而知,有一个重要的信息是,2009年9月,当时葫芦岛市的分管领导在一次通气会上称,锦化有外债55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的时间,2010年7月,该市的主要负责人对外称锦化已负债77亿元人民币。
“我们想问问企业的、市里的领导,这77亿元人民币的外债从何而来?”方恒远质问。
方恒远的质问不是没有理由,从产品结构来看,原ST锦化的产品结构合理,其中有些产品还供不应求;从装备来说,生产线的先进程度在国内都是靠前的;从科研、生产人才储备来说,锦化是“中国化工工业的摇篮”;从政策扶持来说,每年国家、省里都有相应的专项扶持资金,“没有理由搞不好这个企业!”但锦化就是衰败了,破产了!
于此同时,人们注意到国有厂中建私人厂的事存在不是一年两年;财务上虚报成本的事数不胜数;偷电、偷原料、偷产品的事屡见不鲜。
“一个好端端的企业被弄成这个样子,你们说这是天灾还是人祸?”说到激动之处,方恒远的嗓门越来越大。
更换门庭的*ST锦化2011年1月29日发布的2010年业绩预告也能从侧面说明问题:因执行重整计划确认重整收益,公司业绩由去年前三季度的亏损1.8亿元一下子变为全年盈利10.2亿元至10.7亿元,而2009年巨亏11亿元。公司称,业绩大幅扭亏原因为,公司破产重整后,依据法院裁定的《重整计划》,公司截至2010 年末清偿了破产债权,同时确认破产重整收益约168252万元。同时,公司破产重整后,公司投入资金对相关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降低了产品生产能耗;随着化工市场转暖,产品价格上涨,主要产品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细心的人翻出来原ST锦化在2009年的年报:2007年年末公司的总资产为3,911,235,200.83元,2008年年末公司的总资产为3,671,296,280.30元,2009年年末公司的总资产为2,346,922,928.14元,时隔不到四个月,也就是2010年3月19日,元正评估公司对其进行评估时的全部资产评估总值为771,364,485.14元,公司的总资产逐年缩水。
方大集团接手锦化后,企业不仅保值,更增值,两组此消彼长的数据在现在看来值得玩味。
大甩卖背后的大礼包
对上述数据产生质疑的,不仅仅是对锦化有感情的老人们,某专业财经媒体也对该数据进行了纵深分析。
2010年3月19日,葫芦岛市中院接受*ST锦化的重整。在债务重整计划公布的当天,方大集团出现,其以2.3亿竞拍获得锦化集团持有的1.9亿股和全部净资产,均价1.23元/股。2010年4月1日,葫芦岛华天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华天实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2010年6月4日,锦化集团破产。随后,这两堆破产资产分别以低价处理给方大集团。
法院敲定了重整方案后,2010年10月,方大集团推出重组方案,但又声称并非重大资产重组。在方大集团的“重组方案”中,*ST锦化拟受让的,正是华天实业和锦化集团亦相关资产。
本质上说,对*ST锦化的债务重整本身,方大集团既没有支出现金,亦没有付出资产。
随后,各种质疑与非议不绝于耳:债权清偿比例为何如此之低?中小股东承受代价为何如此之高?为何葫芦岛中院使用饱受非议的强裁手段?为何辽宁当地政府在大唐、中盐、中油等几家央企及沈阳鼓风机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及忠旺集团等辽宁知名企业中,却选择了方大?为何操刀此次方案的投行为素来名不见经传的西藏同信证券?
值得注意的是,在方大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方威最近视察*ST锦化时,一再感谢辽宁省各级政府及领导。
“毫无疑问,地方政府是这个局中的重要关联者,*ST锦化、锦化集团、华天实业三家公司资产近两年这种规模的缩水,还是少见的。”一位投行人士说。
数据显示,*ST锦化的净资产2008年为9.6亿,2009年年报时变为-1.3亿,一年间11亿不翼而飞。
如出一辙,华天实业2007年成立,2008年末净资产为9272万,2009年骤降至-8.8亿,9.7亿净资产莫名消失了。
“一环扣一环,先把华天做成破产,于是做低*ST锦化的资产和偿债能力,再破产大股东锦化集团,然后把华天和锦化通过方大集团转一手,装进*ST锦化,这样,以转让净资产的形式就避开重大资产重组的严厉监管。”上述人士说。
“实在是费尽心思。最后你发现,资产还是这堆资产,但最后政府甩掉了烫手山芋,赖掉了账,方大几乎空手套白狼,买单的是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真是富了我一个,害了千万人!”
三问葫芦岛
方恒远、智清等人每次与葫芦岛市相关领导见面时都会问这么一句:作为ST锦化的一员,工人永远支持国企改制,作为地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者,你们以及你们所领导的相关部门有没有真正行使起监督管理的职能,如果有,为什么一个好端端的企业被糟蹋成这个样子?厂中建厂为什么没人管?财务上的巨大黑洞为什么没有相关部门来审计?谁为国有资产的急速流失负责?
他们等到的是沉默,沉默,还是沉默!
身为离、退体职工,他们也得为他们的生计呼吁、奔波。
“党中央、国务院三番五次地提‘保民生,促和谐’,时至今日,厂里在职的职工福利与待遇到底怎么样?我们老职工的补贴与福利何时能得到落实?停止供暖已有先例,还会不会出现停水、停电事情?”没有人给出清晰而准确的回应。
离、退休职工们最大担心是锦化的重组有没有涉及到权钱交易,“你们谁敢拍胸脯说我没有问题?”他们等待回应的结果可想而知。
善良的人们期待事情有美好的结果,也许只是愿望;*ST锦化被破产、重组是否存在着“灰色地带”,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锦化重组背后的“钱权”背影若隐若现,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