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始逐渐风靡起来的服装定制生意,实际上可以算是服装行业里面比较古老的一个门类了。目前有观点认为,男士服装定制行业起源于300多年前的英国,那时伦敦专门有人为皇家定制军服、骑马服,而后演变成正式的西服定制。女装量身定做最早起源于法国,最初专门为法国的王室和贵族服务。1850年前后上海的洋服店多半是英国或犹太师傅,他们把量身定做的手艺传授给宁波、奉化等地的学徒,逐渐形成了“红帮裁缝”团体。
其实,纵观我国古代历史在还没有“成衣”这个概念之前,人们的服装都是根据个人量体裁衣,然后由裁缝根据尺寸定做。古语所谓的“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既表明了我国的中庸精神,也说明了服装定制这个行业在我国的悠久历史。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门手艺慢慢淡出了服装生产的舞台。不过,在现在人们追求个性化的前提下服装定制又开始逐渐火热了起来。
裁缝店铺:循序渐进适合大众消费
实际上,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里要想寻找一个传统的裁缝铺子,换条拉链什么的确实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流如织,繁华的大街上是断然没有的。印象中,这类铺子一般都在背街偏僻的小巷子里,一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眼镜的妇女在昏暗的灯光下坚持着自己的工作。其实,在经过市场轮番洗礼之后,一部分这样的裁缝店消失了。但还有一部分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生存的空间,并且个别的事业发展得还相当红火。
服装定制行业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行业,一个裁缝小店从小做大如果经营者自己不懂业务,不会裁剪、设计,全靠雇佣工人似乎也是不大可能成功的。
苏小雅出生在一个裁缝世家,从小就帮着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读大学时候又学的服装设计专业,并且假期也经常到自己家的裁缝铺子帮忙。耳熏目染再加上理论联系实际,她自己的裁缝手艺也就渐渐能够独当一面了。
2007年苏小雅毕业之后自己开了一家服装定制店铺,其间辗转换了不少的门面房。一直没有做成规模,她自己也吃不少苦,在经营中体会到了做生意的辛劳。直到2008年末,她找亲戚朋友筹了一些钱把店铺搬到了一个稍微繁华一点的地方之后。她的服装定制店才开始走上正轨,逐渐开始有了一点规模。其实,高档的店面肯定会选在商务人士聚集的地方,房租也高,走中低端路线,选择稍偏僻一点,但是也没有关系,因为房租相对便宜。
真正让苏小雅翻身的是她意外接到的定制工装、团体装以及演出服装等方面的业务。不过能顺利进入这个圈子还是源自于她对一单私人定制西服生意的精益求精。那次是一个顾客买了一件品牌西服,但是由于自己身材不是“均码”的问题穿起来并不合适。于是,这位顾客就拿着衣服找到苏小雅要求她按照这个款式定制一件合适自己穿着的西服。
虽然这个顾客的身材确实很难做到西服穿上去看起来“妥贴”。不过,苏小雅认为做出来的衣服顾客看着满意才行,否则砸了手艺不说,口碑也不好了。于是,她就自己反复打样、研究了好几天,反复做反复改,终于做成她自己比较满意的了。后来这位顾客也非常满意这件定制的西服,对苏小雅的手艺是赞不绝口。
后来,这个顾客把自己工厂的工装生意就拿给了她做。这“一炮打响”之后,苏小雅和她的服装定制商店也逐渐在圈子里有了一些名气。接下来就开始不断有人慕名找上门来找她定制服装。从宾馆门童的礼服到餐厅服务员的衣服甚至是一些单位节日表演节目的演出服都找到她来做。苏小雅的生意就这样在不经意之间红火了起来。
服装定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比如苏小雅这样的小店铺,就是抓住了普通个人消费者以及中小企业所暗藏的消费人群。一件也做,十几件也做,几十件也能接,而通常这样的小单子是服装工厂不愿意干的。当然,能做到她这样生意红火的前提还是要手艺过硬以及能保证面料的质量等等。
如今,类似苏小雅这样的服装定制商店已经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各大城市冒了出来。事实上,这个生意的竞争者已经很多。如何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是每个服装定制店铺经营者都应该考虑的因素。
高级定制:携奢侈而来定位高端群体
国内的高级服装定制确实是改革开发之后才从国外传到我国的新鲜事物。但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达官显贵就可以在上海滩的十里洋场定制到高档的服装。2010年初,在上海举办的一次文化活动上,现代作家、诗人郁达夫的夫人王映霞当年在法国定制的粉红丝绒旗袍就格外夺人眼球。这款旗袍一方面说明了当事人的品味,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在当时的中国已经开始有人逐步在接受高级服装定制这一事物。
目前,一些高档店铺为顾客定制所代理的国际品牌面料衣服。通常先跟顾客沟通洽谈,根据客户要求提供设计方案。然后再根据顾客的要求提供不同价位、不同颜色的面料、样装,供客户选择。在面料、款式、价格、货期等各类细节问题达成共识后,为顾客依体测量制作,深受的顾客欢迎。但这类顾客局限性很大,一般都是都市白领、城市新贵、明星演员之类讲究品味和个性的人群。这类消费者有钱有闲,但大都聚集在一线城市,所以高级服装定制商店也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一般在二线城市都很少见到。
目前,我国的高级服装定制业内也开始被细分为针对品牌专卖店的定制服装业务和定位为奢侈品只为个人服务的定制服装业务。
作为后者来说距离普工薪阶层通消费者的生活其实很远,偶尔看到这些服装也只能认为是一次大饱眼福的机会罢了。2010年底,某高级定制服装品牌在一次活动中展示了一件衣服。据说,这件衣服的面料采用了已经有1500年历史的南京云锦,其上面的“妆花”工艺即使到了现在也只能手工织造。并且这件衣服还采用了制做龙袍时才使用的“天衣无缝”织造法,单是面料制作就动用了数十位艺匠,花费800个小时制作而成。同时,还采用了丹麦哥本哈根紫色俱乐部的顶级皮草,缀以近5万颗施华洛世奇的极品水晶。虽然该高级定制服装品牌始终没有透露这件衣服的具体价格,不过想来也是极其高昂的。
实际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型富有阶层开始崛起。相比于八十年代的暴富阶层来说,他们不会再去披金挂银来显示自己的财富。其行为举止、衣着打扮都更加内敛,不喜欢再用品牌的外衣来彰显自己的地位。所以,作为奢侈品的这类高级定制服装刚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这类消费人群理论上应该不多,这样的奢侈品服装市场也不会很大,但只要占领了这样一个高利润的市场企业仍然可以赚到盆满钵满。
另外一个就是以品牌服装企业为主导,以专卖店为依托的高级定制服装模式。2003年中期,某国内知名男装品牌敏锐的察觉到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服装需求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经过一番详细的市场调研之后,他们决定率先在杭州的专卖店开展服装定制业务,并且计划逐步在全国的专卖店都将这个概念推广开来。
这个消息经过媒体传开之后,进行服装定制业务的第一天该男装品牌杭州专卖店的情形据说是“热闹到要排队”。实际上,该品牌杭州专卖店第一天确认的西服订单就有50多套。面对不断增多的顾客,确实也让企业猝不及防。定制服装业务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有可能直接关系到企业今后的走向和发展,各方面都不敢掉以轻心。
但是现实中的问题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面临的是由大批量突然转卖成小规模的情况。众所周知,每件订做西服的尺码、版型、面料都不一致,这就使得制版成了最大的麻烦。如何用当时落后的二维数据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三维服装,关键在于选版、推版。于是乎,企业的打版师便“理所当然”的被淹没在浩瀚的数据堆里面。
于是,该企业就决定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来解决这个瓶颈难题。在对比很多家外国企业的解决方案后,他们引进了其中一家公司的技术。然而,实际情况却仍然出现了洋技术“水土不服”的现象,一段时间内出现成批的返工。
据了解,其主要原因是在国外定制服装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国外的消费者的体形、数据资料等早就被大量的记录下来,工作人员比较好分析处理。然而在国内,一是由于定制服装尚属于高档消费的范畴,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很高。二是由于国内消费高级服装定制的人群中,特殊体形的消费者比例很高,所以按照引进的外国模式根本行不通。最后没有办法,这家企业只有采用了传统的“人海战术”,因为还没有什么工具能比人工测量的数据来得更准确的了。
经过数年的市场磨练,目前就品牌服装经营的定制业务来说这家企业已经被行业内公认为最出色的。精湛的工艺吸引了大量顾客的光临,据说目前该企业一名打版师傅一年经手的西服就有几千余套,其赚取的利润可想而知。
鲁迅先生曾称赞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作为我国服装行业的一种尝试抑或是探索,高级服装定制业务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上定制:良莠不齐质量问题重重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定制服装这种方式自然也就在网络上盛行起来。据了解,仅仅淘宝网一个网站在其上面经营定制服装业务的店铺就有500余家。从连衣裙、T恤到背心、风衣,几乎所有服装产品都能在网店定制到。而通过网络定制服装的消费者主要是因为网店的产品价格非常便宜,通常情况下网店服装产品的售价都只有传统服装店的一半左右。然而,这种便宜背后隐藏的确实巨大的风险和质量问题。
张小姐是一家公司的文案,从来都是走在潮流前面的人之一。以前,逛街、买衣服是她最热衷的生活方式。但后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到外贸尾店去淘点便宜的服装也成为了她的一种选择。但在几次网购服装之后,她总是发现一件衣服如果标上个韩版、日版就很有可能会凭空贵不少。可真正买到手后,实物不像照片上那么诱人且不说,还经常不适合她自己的身材。这时,网上定制服装不失适宜的进入了她的眼帘。
经过联系,网上定制服装卖家告诉张小姐目前他们的经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张小姐自己在当地购买面料然后将自己喜欢的款式、服装的尺寸发给他们,他们按图索骥给她制作好。另外一种则是由卖家购买面料并且设计好款式,张小姐只需要将自己的肩宽、胸围、腰围等资料提供给他们即可。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张小姐花600元给自己定制了一件款式复杂的风衣。事先双方协商好这件风衣的面料是选用“上等风衣”面料制作。实事求是的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位卖家的服务也非常到位。几乎是风衣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卖家都会拍下照片然后传给张小姐查看。这个做法让张小姐感觉到十分满意。
大约一个星期左右,这件风衣就通过快递公司如约送到了张小姐的手上。然而,试穿之后她就发现问题的严重性。首先是衣服的尺寸明显不适合自己,整个大了一号。其次是实际的面料与张小姐心目中“上等风衣”面料相差甚远,摸起来很粗糙感觉象牛毛毡。于是,张小姐拿着这件风衣赶到当地的服装批发市场咨询了专业人士。一些布料商都直言不讳的告诉她,这种布料属于档次较低的毛呢,价格大约在十几元左右。
随后,张小姐找到网上定制服装的这位卖家讨要说法。但对方却告诉她说,首先制作的过程每一步都是你看了、认可了才继续的。尺寸不合适主要原因是你自己没有量好。面料的问题不好说,我们认为用的就是“上等风衣”面料。这件事情最后以张小姐自认倒霉而不了了之,但她透露再也不会通过网络定制服装,原因是和想象的差距实在太大。
其实,网上定制服装的卖家将面料以次充好是惯用招数,而且不管买家事后如何发难,卖家都有相应的说辞应付,只要不退货目的就达到了。另外,拍摄照片过程中也有猫腻。光线或明或暗,让消费者看不清楚面料的质地。一旦事后消费者提出异议,这些卖家就以自己不是专业摄影的,但确实是实物拍摄来推诿。甚至有部分网店早就在自己的网页上挂起了“电脑有色差,请买家注意”的免责声明。总而言之是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同时类似网购消费者投诉、维权都更加困难,维权成本也更大,所以现实生活中遭遇类似问题的消费者一般都跟张小姐一样选择了“沉默”。
理论上说,服装定制其实就是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反工业化生产的服装生产方式。如今,我国广大消费者愈发重视衣服的产地、剪裁和做工。与其被潮流换季和打折促销搞得晕头转向,不如找个信得过的裁缝来量身定做是很大消费者的真实想法。目前我国服装定制行业尚处于刚刚火热的局面,各类企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都希望能在这个高利润的服装细分行业分得一杯羹。只要相关企业重视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注意人才资源的经营特别是严格自身的质量管理就一定能把这个年轻又古老的行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