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华网报道,7月16日出版的今年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文章:《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文章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初现端倪。全球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中国来说,这既是重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文章强调,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要真正强大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有众多高水平人才,这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点评:无论是欧美的主权债务危机,还是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反映出的问题是在科技发展到一定的平稳阶段时,在生产力水平受限的情况下,旧的经济范式仅靠信贷刺激已经很难获得更大的增长动力。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没有出现大的改变,各监管机构所作的只是把杠杆风险从金融市场转移到了政府身上,而各央行则是维持了流动性的充裕,以尽量确保现有的金融体系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社会生产力不出现新的飞跃,现有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或从长期看会增加局部市场甚至是全球的通胀风险。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者是经济范式的变革,但后者可能付出较大的代价,因此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是最佳方式。
2. 多家媒体周末报道,中国住建部将派调研组对二三线城市展开调研,预计针对二三线城市楼市的限购名单将会据此出炉。
点评:在一线城市购房受限后,资金流向二三线城市,导致二三线城市房价上升快速上涨。如果一味采取限购措施,楼市成交势必还会受到抑制,这是楼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加强。对股市而言,如果意欲投资楼市的资金,其投资渠道不断被堵,可能会有一部分资金考虑进入股市,但具体规模可能有限。因为相对股市的不稳定和疲弱,现在其他投资品市场十分火爆,民间借贷收益率也非常高,股市并没有十分突出的吸引力。另外,要分清楚准备进入楼市的资金和已经在楼市中的资金这两者的区别,没有成交量的放大,楼市中的资金很难大规模的流入到股市,今年年初市场上曾出现的这个逻辑现在来看并不太符合实际情况。
3. 《上海证券报》报道,7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副主任郭晓林在2011全国税法知识大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扩大资源税改革试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资源税改革将按照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方向,征收范围在石油天然气的基础上扩展到其他资源产品。
点评:扩大资源税改革试点方案的推出除了要获得国务院批准以外,在时点的把握上应该还会考虑通胀压力的变化,因此最早可能会到三季度末推出。资源税推广到其他产品,对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而言,企业能将这些成本向下游传递,下游企业将面临更大成本压力。
4. 《证券日报》报道,一路高涨的猪肉价格尚未见回落的势头,淡水鱼价格已紧随其后上涨而来。7月16日,中国水产养殖网显示,根据江西省商务厅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鲤鱼、鲢鱼和鲫鱼分别上涨7.45%、5.36%和4.47%。
点评:水产品涨价可能有三方面原因,分别是旱涝灾害引发的减产、猪肉涨价引发的需求替代效应和饲料价格上涨。水产品价格上涨对受灾害影响较小的水产养殖企业相对利好。
5. 《中国证券报》报道,多家研究机构的仓位监测报告显示,上周公募基金整体仓位再度下降,连续三周呈减仓态势。对于基金持续减仓的原因,德圣基金研究中心认为,由于CPI环比涨幅继续走高,基金对6月通胀见顶和未来政策放松的预期减弱。在此情况下,基金缺乏做多动力。
点评:CPI还未见顶,且预期见顶时间可能略有延后,再加上现在紧缩力度没有缓和迹象,基金减仓是为了规避风险。
6. 《上海证券报》报道,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于当地时间15日出炉,接受测试的90家银行中有24家欧洲银行未能通过测试或涉险过关,该结果好于市场预期。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当日宣布,欧元区将在21日召开紧急峰会,讨论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
点评:该测试结果好于市场预期,但并不意味着欧债危机风险减轻。现在欧债危机最大的风险在于部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银行业的风险是能否抵御如果欧债危机加重带来的后果,除了静态的银行压力测试外,金融市场的信心也十分关键。
综合评论:
沪深股市上周表现振荡,由于乐观预期仍在起作用,而且紧缩政策和经济数据都面临真空期,市场向下做空动力有限,但市场存量资金在乐观预期推动下产生的行情,若没有成交量放大配合,市场的上涨只能以个股行情和中小盘股行情为主,因此大盘整体上行空间可能也比较有限。上周中国央行在公开市场重新开始净回笼资金,而且力度明显加大,银行间资金价格又出现触底反弹迹象,资金面未来可能又会产生波动,这一点需要密切关注。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