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进口关税应适度
中国经济时报:在促进进口过程中,尤其在下调进口关税等方面如何规避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
赵晋平:下调进口关税,要强调“适度”的降低,就是关税降到什么程度才合适,理论上有很多成熟的评价方法。例如奢侈品关税如果降到普通消费品一样,那么奢侈品大量进口肯定会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很大冲击,作为公共政策也不能以牺牲税收的方式资助少数富裕人士的消费,所以“适度”很关键。
大量进口对国内的冲击到底有多大?首先要看具体产品的关税调整幅度有多大。我认为,中国的进口如果真是照章纳税,就不要太担心。即使关税适当降低了,还有17%的增值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是很大一块税收。例如我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关税降下来了,但17%的增值税是不能免的,这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一个门槛,所以关税适度降低不会造成税收大量流失,也不会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较大冲击。
“十二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实现贸易基本平衡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此后五年我国外贸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赵晋平:“十二五”我国外贸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逐步实现贸易收支基本平衡。
我国过去传统的竞争优势面临很大挑战,如过去生产成本低,但最近几年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的规模优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同样面临很多新兴经济体的竞争。据测算,我国许多城市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的工资都比印度要高。另一方面,我国过去还有一个优势是大批跨国公司投资企业的聚集效应,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跨国公司投资战略可能有所改变,在中国投资可能会增长但更倾向于选择将中国作为一个目标市场,而不是向其他市场出口的生产基地,这对于我国的出口和进口的持续增长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过去出口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背后一个庞大工业体系的支撑,但我们的发展模式长期以来过多依赖于资源和劳动要素的大量投入,这种数量型增长方式如果不能被质量型增长所替代,出口增长会带来更多对资源和环境的“透支”,是不可持续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增加高附加值工业品比重、通过进口满足国内“两高一资”类产品需求,这将对提升新的竞争优势产生根本性作用。
因此,要保持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首先是技术升级,虽然我国出口产品很多,但都不是处于核心技术环节的,如IT产品大量都是出口组装,属于核心技术的上游产品竞争力较弱。第二是品牌,我国的出口规模很大,许多产品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属于自主品牌的产品较少。例如我国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纺织品服装,贴牌生产比例也远超过自主品牌。电子产品更是如此。第三是培育人才优势。深圳一些企业如华为、研祥、华大基因、比亚迪(30.55,-1.49,-4.65%)等在形成全球领先竞争力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人才战略的实施,大量引进海内外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是这些企业提升产品研发、产品技术水平的主要经验之一。
关于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问题,上面已经讨论了很多。“十二五”期间,预计进口和出口将保持较为接近的增长水平,一些年度进口增速仍有可能超过出口。年度的贸易顺差规模将继续缩小,但是转为逆差的可能性较小。
外贸要实现十大新突破
中国经济时报:按照以上目标,我们重点需要在几个方面努力?
赵晋平:从“十二五”时期的外贸发展看,要努力实现以下十个方面的新突破。
第一,在构筑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关系方面要有新突破。一方面是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另一方面是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出口市场多元化这几年已取得一定进展。长期以来,我们的出口市场大多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据美国统计,2009年-2010年美国从海外进口的19%来自中国,它的贸易逆差40%是和中国的贸易逆差。中国将来提升在美市场份额还有空间,但难度越来越大,首先,如此高的市场份额和贸易逆差占比,首当其冲会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对象,事实也是如此。其次是单一的市场存在很大风险,市场多元化战略势在必行,更多扩大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也是贸易结构调整的一个方面,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进口也是如此,进口来源多元化也是和整个外贸市场多元化相呼应的。另外。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对全球汽车、电子等产品供应链造成的冲击也告诉我们,进口过度依赖于特定经济体,面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较大。
第二,自主品牌建设要有新突破。当前,我们不是没有制造技术和能力,关键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在产品价值链中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位置,获得的价值回报有限。今后的任务是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第三,产品的技术升级一定要有新突破,改变过去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被动局面,扩大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出口,提高技术实力。进口在加快技术装备升级和加工制造技术升级方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第四,在建立进口和出口并重的贸易促进体系方面要有新突破。树立进口有利于促进国内收支平衡、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大局认识,长期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的贸易政策,建立和完善进口和出口需要的贸易促进政策体系。鼓励适当扩大消费品进口,发挥中国作为一个巨大市场在全球的影响。
第五,产业组织创新要有新突破。目前,在一些地区,一种名为供应链整合产业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正在迅速崛起。深圳就有一个供应链整合公司,它既不是单纯的服务业也不是简单的制造业,可以为客户提供涉及服务、制造、运输,金融等几乎所有与商品和服务生产流通相关的要素整合服务,也被称之为2.5次产业。这是一种很重要的产业组织创新。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随着服务配套的逐步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竞争力,有助于中国国际竞争力和产业效益的提升,促进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尤其对于促进外贸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第六,培育大型跨国公司方面要有新突破。我国企业目前进入全球500强的不少,但真正依靠市场力量,在全球有竞争实力和足够国际经营能力的企业并不多,因此要大力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这既有利于促进国内出口,也有利于整合先进技术产品资源的进口,同时也有利于培育和推广自主品牌。
第七,发挥贸易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的联动作用方面要有新突破。贸易和投资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内在关系非常明显,贸易需求增加会通过投资的方式来扩大市场和促进相互经济融合,投资多了肯定伴随更多的贸易往来,目前的国际贸易中有很多属于产业内贸易甚至是公司内贸易。引进外资与促进对外投资并重、贸易与投资并举的政策促进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经济的综合实力。
第八,参与国际双边、多边合作要有新突破。例如,我国的自贸区战略在入世后取得很多实际进展,但毕竟和周边国家相比、和自身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扩大中国商签自贸区的范围,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之间,这有利于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参与地区事务和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还可以产生贸易创造和竞争促进效应,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上看,积极拓展双边和区域多边合作符合我国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战略需要。当然这一进程要稳步推进,而不是盲目的。
第九,在培育具备国际领先优势的人才队伍方面要有新突破。
第十,在应对各种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能力建设方面要有新突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地位的逐步上升,会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打压。是否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至关重要。“十二五”时期,应在这方面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