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一个商人如何才能获得“好运气”,来做一番探讨。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困难的话题
虽然无数的教育让我们知道,无论你做任何事,“坚持”是迈向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见彩虹”,但这确实是一个全世界人都知道,却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浮躁、冲动、急功近利之风充盈的社会。
成功企业至少经历三次大危机
“三聚氰胺”让三鹿倒下了,但同样居于风口浪尖的蒙牛还活着,甚至还活得不错。“瘦肉精”把双汇搞的焦头烂额、苟延残喘,但比“瘦肉精”危害大得多的“苏丹红”事件,好像并没有给肯德基带来多大影响。这一切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像蒙牛、肯德基这样在成长过程中已经经历过多次灾难的企业,面对危机已经开始变得从容不迫。而像三鹿、双汇这样的从小就在祖国母亲的关怀呵护、娇生惯养、没有经历过多少风雨历练中长大的富家子弟,只要稍微遇到一点大的危机,就会变得手足无措、昏招叠出。有的决策只能错一次,错一次就可能万劫不复。
世界是变化的,诸多未知的困难在等着我们去面对、去解决,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正确的人,也没有永远正确的战略。过去的成功,往往会不自觉的让企业变得自大和傲慢,好像无所不能。而只有那些经历过多次磨难的企业才会在发展过程中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企业的成长跟人的成长是一样的,往往不是因为曾经的辉煌,而是因为经历的失败,只有那些在苦难与挫折中跌倒了爬起,爬起了又跌倒的企业最终才能获得成功。全世界凡是存在超过百年以上的公司,没有一个没有经历过经济的灾难,没有一家公司在一百年周期里不碰到毁灭性的打击。企业要活下去,要活的久,最少要经历三次以上大的灾难,不要幻想绕过这一段,不要渴望一帆风顺,那都是传说,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熬”跟“混”有天壤之别
既然企业的成长跟唐僧取经一样,只有“熬”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功。那么,会不会“熬”,懂不懂得“熬”就成为了一家企业是否能够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熬”不是“混”,“混”跟“熬”有着天壤之别,没有内心的强大,没有明确目标的支撑,这样的行为充其量只能叫做“混”。有计划的“熬”跟“混”完全不在一个等级,它既不是一种无奈、也不是一种软弱。它是一种技能,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兵法里的核心条件是:在消灭敌人之前,先要确保自己不会被敌人消灭。一个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的人,会被称之为有勇无谋的莽汉;一个不会“熬”不懂得“熬”的企业,只能说明它还很幼稚。就如同《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的说的那句话:“一个男人不成熟的标志在于他甘愿为某件事业悲壮地献身,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在于他甘愿为某件事业卑贱地活着”。
不要小看慢慢“熬”的力量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500磅的压力。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最后,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瓜皮才产生破裂。更让人吃惊的是:为了吸收充足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生长的铁圈,南瓜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伸展,直到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急功近利必然会适得其反,只有那些“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扛得住压力”的领导者,才可能带领企业走向成功。
“熬”是一种伟大
人类所有的成功,都是坚持的结果,人类所有的创造,都是坚持的作用,人类所有的竞技,都是坚持的较量。企业的发展是长跑不是短跑,不是看谁活得好,而是比谁活得长,有耐力才有竞争力。
让我们向每一位走过我们身边的老人致敬,因为只要能活到这个年龄,在他们每条平淡的皱纹里,都会隐藏着太多的痛苦和沧桑。
在“剩者为王”的市场环境中,“熬”是一种伟大,伟大是“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