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浪财经报道,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主权信用评级。标普指出,调降评级主要因为,美国政府与国会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不足以稳定政府的中期债务状况。
点评:在标普下调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后,各方舆论纷乱不堪。美财政部指责标普计算错误,巴菲特也出面力挺美债,但也有评论认为美国遭降级将引来市场动荡。标普调降美国信用评级的主要理由其实和上周市场普遍担忧的内容一样,即债务上限提高后美国政府并没有更积极的举措来刺激经济,因此单纯的债务上限提高只是把问题延后而并非解决。全球金融市场上周对这一内容已经做出反应,但此次降级还是可能影响市场信心。
2. 新华网援引日本共同社7日报道,鉴于美欧债务问题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大幅动荡,七国集团成员副财长当天举行电话会议进行紧急磋商。报道说,与会者确认有必要就如何稳定金融市场举行部长级磋商。
点评:七国部长级会议可能会尽快召开,如果七国集团要采取积极措施来缓解欧美债务危机引发的动荡,保持充沛的流动性是必然之举,能否进一步稳定市场或许要看会否有提振市场对经济增长信心的言论。
3. 《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的几个早稻主产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7月下旬已迎来集中收购期。与往年不同,今年各地新稻开秤价及市场收购价反季节走高,农户观望盼涨情绪较为浓重,不同程度出现惜售情况。
点评:早稻收购价格反季节上涨有多重因素,包括灾害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减产,以及通胀压力下农资成本上升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在市场期待猪肉价格见顶之际,近期粮油和其他肉类食品价格仍在上涨,CPI如果见顶预计也难有明显回落。
4. 《中国证券报》报道,权威人士5日表示,四大国有银行7月新增贷款规模为2056亿元,较6月的1982.49亿元增加73.51亿元。预计银行业7月新增贷款规模在5500亿─6500亿元之间。
点评:7月份四大行新增信贷较6月仅小幅增加,季初投放放量并不明显,说明信贷管制在日均考核等因素的严格限制下继续效果较好。按照报道中的数据,央行近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不大。同时在信贷管制放松之前,这种平稳的放贷趋势有望延续。
5. 证券时报网报道,国资委网站日前公布了国资委副主任邵宁的一个讲话稿。邵宁提醒央企“要利用好资本市场,使企业资源配置不断合理化,同时更好实现资源的市场价值”。他建议,央企在剥离非主业资产时,可将非主业业务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转让,或先上市后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股票等方式退出。
点评:央企整合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的主题,根据邵宁的讲话内容来看,上市后退出是非主业资产剥离途径之一。央企出售资产可能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关键是看出售资产的定价是否合理以及资产本身的经营前景是否具有吸引力。
6. 《上海证券报》报道,面对当前融资难的问题,不少国资背景上市公司股东将减持上市公司股权作为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今年截至7月末,国资背景股东共计有49笔减持,涉及上市公司41家。值得注意的是,从披露减持行为的密度而言,总体呈现逐月递增趋势。
点评:从总量来看,国有股减持对中国股市的整体影响有限,但还要考虑到市场整体环境和减持密度等因素,所以如果国有股集中减持短期内还是可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个股的风险将大于市场整体风险。
综合评论:
现在外围动荡是中国股市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周末标普调降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对市场情绪负面,即便有人不认同标普的做法,整个市场的情绪也可能依旧会维持谨慎。先于中国股市开盘的澳洲和日本股市表现如何可能具有风向标意义。除此之外,明天中国国家统计局还会公布7月份CPI数据,这又关系到市场十分关心的通胀见顶预期能否兑现,所以在此之前市场信心也会比较谨慎。总体来看,在市场对欧美债务危机的担忧还没有平息,以及中国7月份通胀数据公布在即的时候,中国股市的表现仍可能比较疲弱。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