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8月5日晚间,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信用评级AAA至AA+。标普称,调降评级主要由于美国政府与国会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缺少标普所预期的举措以维持中期债务稳定。同时,标普维持美国短期主权信用评级“A-1+”不变,评级展望为负面。
美国首次失去AAA评级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件大事。虽然其他两家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仍维持了美国3A的信用评级,但标普对美国降级则告诉市场,美国的信用评级并非是不败金身,面对巨额债务,市场用脚投票的那一天终将到来。
此事对美国市场有何影响?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复苏有何影响?对中国又有何影响?相信市场会高度关注这些问题。
从短期的直接影响来看,此次调降后,美国国债的信用水平低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国债的水平。美国不再享受最优信用评价,将造成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推高整个市场的借贷成本。对美国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者来说,财务负担将会加重,美国政府每年将支付更多的利息开支。美国遭遇降级对资本市场的打击可能更大。上周,美国股市遭遇2008年年底以来最惨痛的一周,三大股指重挫,现在再逢信用评级被降,无疑是雪上加霜。未来,欧美等国股市还可能因此继续下挫。
对于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美国经济复苏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好消息。正如英国《独立报》的评论,世界上的每一个银行、国库、退休基金几乎都购买美国国债。即使稍稍降级,也将影响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这意味着美国人购买韩国电视、德国汽车、中 国玩具、苏格兰威士忌和其他产品的能力下降。美国作为达到“最终消费者”的角色将渐行渐止,反过来意味着其他国家的增长放缓。大宗商品市场也会因此而出现波动。
美国评级下调也加剧了中国的尴尬处境。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3.2万亿美元,其中约有2/3以美元资产形式持有。中国现在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国,截止到今年5月,持有1.16万亿美元;此外还有超过3000亿美元的两房债券。美国信用评级被调降,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将遭遇损失,外汇储备面临缩水风险。
假如中国持有的美债账面资产缩水1%,中国的账面损失就达150亿美元。不仅如此,中国过去的外汇储备投资政策将遭到国内空前的批评,甚至会影响到今后的外汇储备运用政策。
中国的尴尬还不仅仅是美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还大量增持欧洲国家债券。据了解,中国迄今持有欧债达6000亿欧元,其中1000亿欧元为“欧猪五国”债权。在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不断增持欧债,包括先后购买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国债。中国官方曾表示,“中国增持欧债,不会受短期因素干扰”,显示其带有政治策略。如果美债信用下降,比美债流动性要差很多的欧债,可能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中国将会面对欧美债券问题的双重冲击。
不过,世界经济体系是否真的从此就开始倾覆了呢?这也未必。在我们看来,如果从中长期看,从全球实体经济的运行来看,对美国评级调降不宜做过度解读。
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在最新的邮件讨论中指出,上周安邦在研究简报中已警告了全球经济可能下调,从而引发新的全球危机。安邦作此预测的基础是源自于对全球主要银行大裁员的分析。但此后全球股市出现了巨幅波动,香港股市也现出暴跌,显示全球市场非常担心中国经济以及美国经济的未来。一般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是正常的,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仍可以支撑全球经济使其不至于跌入深渊。不过从迄今的市场表现看,这样的期待因中国的通胀恶化而逐渐消失,导致市场对未来的预期愈加悲观。
不过陈功认为,即使标普调降了美国的国债评级,现在的市场状况也属于过度反应。在当前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动机中,美国经济始终没有完全走出困境,估计美国经济还将在底部徘徊一段时间。未来看美国经济,企业并购和就业状况是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最新迹象是,美国7月份失业率下降0.1个百分点,达到9.1%。美国经济净增11.7万个工作岗位,大大高于6月份。就业市场略有起色,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和市场将会有与美国不同的表现。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这将为中国实体经济提供较强的拉动作用,今年全年中国经济可维持在9%的增长。陈功估计,未来中国通胀数据即使在个别月份略有升高,但趋势将会略微降低,同时国内市场资金紧张的现状会有所缓解,甚至中国央行释放头寸也是有可能的(事实上,中国央行近日已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1000亿元人民币资金)。这些变化可能使得中国证券市场的形势略有好转,至少不会继续恶化。如果中国经济和证券市场的情况呈现稳定,将会带动亚洲市场,进而支持全球市场趋稳。陈功相信,未来全球经济的最大看点就是中国经济!这种情况下,资金仍然会流入中国,而不是流出中国。
美国评级被降对美国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都是一个打击,它意味着一个新协议时代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不过,对于美国评级调降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实在是不宜做过度悲观的解读。全球实体经济和中国经济,毕竟有着自己的惯性。
(注: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专注于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该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