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小企业的选择——纺服业:出口转内销 看上去很美

发表时间:2011年08月31日

  在制造业领域,加工贸易的模式支撑中国走过了多年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如何从低水平的出口主导转向内需扩大,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方向,因此政府和民间不断在讨论如何“出口转内销”的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外需萎缩导致一批中小企业倒闭,更凸显这一命题的重要性,在政府层面,也屡屡提出促进出口转内需的口号,但如同中国本身沉重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样,要改变长期形成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畸型拉动的经济结构,这个转身绝非那么容易。

  小企业的选择

  2007年,范晓濛离开任职5年的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进出口公司,和朋友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外贸公司,这家年营业额接近500万元的小企业,服装产品主要出口到加拿大和巴西,目前有10几个员工。在中国,有着数以万计的这类型小公司。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范晓濛这类型的服装贸易公司是个打击,“2008年之前出口毛利有20%左右,净利起码也有10%,2008年之后就下滑得厉害,现在毛利也就10%~12%,净利也就3%~4%。”范晓濛对本刊记者说。

  2008年之后,服装贸易企业订单数量减少,欧美的订单也部分转向了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另一方面,对于服装行业而言,原材料和工资的上涨幅度让范晓濛感触最深,棉纱不断涨价,2010年4月开始涨,2009年底2.9万元/吨的棉纱,到2010年底变成了4.8万元。

  再加上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家先后放开了服装行业进出口配额和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管制,门槛降低了之后,外贸企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更使得许多企业萌生出口转内销的念头。

  但说转型容易,做转型难,在范眼里,外贸和内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就我所了解的情况,转型成功的,几乎没有。”他说。

  范分析,虽说做服装内销的毛利表面上甚至可以达到100%~200%,但内销要自创品牌的话,首先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要花钱做广告去宣传推广,要花钱请人来调研和设计,要支付不菲的人情费和进场费才能进入商场或超市,计算下来净利也就比出口多几个点。

  其次,让消费者认可一个品牌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企业的投资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回报,也有可能血本无归。毕竟,服装企业的门槛低,国内竞争越来越激烈。

  “各种费用,还有库存的压力,同时,要承受高额的利息,因为商场和超市苛刻的付款条件,3~6个月才可能拿到货款。”他说。而做外贸,虽然利润少,但程序则简单得多,接到订单给客户打样确认投产面辅料大货生产验货出货收到货款。整个周期一般在3~4个月。

  “对我而言,做外贸主要是做服务,而做内销主要是做市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程序。所以,尽管服装外贸的大环境越来越恶劣,利润越来越薄,我还是坚持做外贸。”范说。

  范有几个做外贸的朋友也想转内销,但目前的做法仅局限于在淘宝网上售卖,走电子商务B2C的渠道比传统渠道虽然省了很多成本,但几乎没有什么品牌和消费者忠诚度可言,和大路货相差无异。

  中型企业转型困难

  和范晓濛类似小型企业转向的畏惧相比,以加工生产为主要业务的中型外向型企业转向内销,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吴振昌1990年就将台湾的制鞋生产线全部搬到了广州,成立了创信鞋业公司,利用他原先的海外网络和广东廉价的劳动力,为耐克等一批大客户代工,生意红火。不过,金融危机爆发后,他的企业订单一度下滑了三四成,工人数量也由1.3万多人减至六七千人。

  虽然面临着困难,但是在内迁做品牌经营还是外迁至东南亚的问题上,吴振昌有些举棋不定,因为两者都存在风险,他需要慎重考虑,毕竟这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市场的人力资本虽然比中国便宜,但生产配套远没有大陆成熟,更重要的是,外迁后很可能将错失大陆这个庞大的市场机会。而假如内迁,在交通运输以及生产配套上也将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他这样90%产品出口的企业来说暂时存在诸多不利。

  几年前,吴振昌也开始代理一些品牌拓展内销,但进展并不顺利,目前还占不到公司销售额的10%,吴振昌对记者坦言这与他将更多精力放在出口订单生产上有关,但他还是很看好内销市场的前景,只是从制造业转入商业有较大风险,那是两个差异很大的领域,前期市场调研要做好充分准备。

  在转向内销的过程中,“学费”总是难以避免要交的。

  佛山地区一家以小家电贴牌生产和出口为主的中型企业虽然从2008年起就启动了内销,但内销比例至今不到5%。“一是动力不足,贴牌利润仍然存在,且新产品大大带动了今年出口增长;二是相比之下,内销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障碍重重。”该企业一位离职的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只要贴牌还有利可图,做惯了贴牌的中小企业就不愿轻易改变路线。

  2008年底金融风暴最严重的时候,这家以咖啡机、电热水壶生产为主的企业,曾经最困难时销量下滑到只剩60%。为此,企业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用多年出口积淀下来的资金,一方面潜心投入到研发,等待欧美市场的复苏;另一方面,也开始尝试开辟内销。

  但第一轮开拓以失败告终,在开拓国内市场的时候,“算不上团队的团队,自由松散的管理,毫无目标的作战计划,把和咖啡文化联系紧密的咖啡机随便扔放在大卖场里,随便下放到三、四级市场,完全找错目标市场,是导致投入产出几乎为零的一系列原因”。

  该人士介绍,他们已经实施多种模式开辟内销市场。如自建卖场、货架置换、参加国内的相关产品展销会等,但效果并不太好。“内销开拓对中小企业来讲一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是每一个中小企业都能熬得住的。”他说。

  高昂的渠道建设费用是中小型企业出口转内销过程中感到“恐惧”的一点。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在出口的同时也做内销,旗下有国内女装品牌之一的“庄姿妮”,但在经过10多年经营至今仍然未摆脱亏损。据了解,因百货商店进场费、设计以及人工成本等费用,“庄姿妮”的销售额需要达到3000万元的规模才能持本。

  广州的百货商场主要扎堆在黄金地段,一般商场一楼租金每天达到500~600元/平方米,有的甚至高达1000元/平方米。店铺租金不断走高吞噬着内销企业的利润。

  在国内市场销售,往往还会遇上“李鬼”。原广东丝纺副总经理王勇力告诉记者:“几年前在广州专卖店刚推出新款,过几天就发现周围服装店也推出类似款式,但价格则便宜许多。受仿冒冲击因此曾关闭过一些专卖店。”
稿件来源:南风窗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全球最大纺织品集散地“中国轻纺城”门可罗雀 出口成交量锐减两三成[2012-07-08] 
·生存空间渐萎缩——服装业:订单零碎化下转型升级[2012-05-16] 
·生存空间渐萎缩——服装加工业:订单零碎化下转型升级[2012-05-10] 
·新兴市场抢单艰难——转型中的纺服业:内销市场能否成救命稻草[2012-04-06] 
·品牌之梦的起跑线——服装标准化:关键核心技术还不多[2012-03-27] 
·资金周转陷困局——融资难:压倒服企的最后一根稻草?[2012-03-27] 
相关出处  
·被夸大的危机——长三角调查:中小企业的困境才刚开始[2011-06-22] 
·宏观调控转向的牺牲品——中小企业:资金链困局中难倒了谁?[2011-06-22] 
·本质上还是内因——中小企业:产业“空心化”时代的“超越者”[2011-06-22] 
·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 4成或将停产或倒闭[2011-06-21] 
·小企业的选择——纺服业:出口转内销 看上去很美[2011-06-20] 
·我国商品物价高于美国:企业存恶性竞争[2011-02-17]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