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连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受益者也开始受到牵累了。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周二下定决心阻止瑞士法郎迅速升值,宣布把欧元兑瑞士法郎的下限设定在1.20瑞士法郎,并承诺将通过无限量购买外币来捍卫这一目标。欧元兑瑞士法郎自年初以来从1.25瑞士法郎一路下滑,8月份一度逼近平价水平。在瑞士央行宣布上述决定后,瑞士法郎周二应声大涨8.8%,兑欧元守住了1.20瑞士法郎一线。然而,瑞士这一次下的赌注太大了。
这不是瑞士央行第一次出手干预。过去,每当市场面临压力,瑞士法郎就会像磁铁一般吸引避险资金。但瑞士法郎的升值势必会对瑞士经济构成威胁。2009年和2010年,瑞士央行也曾采取干预措施,但干预力度有限,而且彼时欧元比现在要坚挺得多。然而,当时的措施不仅未能阻止寻求避险的投资者涌向瑞士法郎,反而加剧了瑞士央行蒙受的损失。
值得欣慰的是,瑞士央行曾在1970年代末的干预行动中取得成功。当时,央行为德国马克兑瑞士法郎汇率设定了下限,虽然这一做法成功阻止瑞士法郎上涨,但瑞士也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通货膨胀迅速加剧。不过那次干预奏效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归功于全球滞胀压力开始消退。
但眼下的形势不可同日而语。瑞士央行这一次行动正值欧元区身陷危机之际,而目前为止本轮危机仍没有消退的迹象。
诚然,央行这一最新措施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瑞士银行(USB)称,捍卫1.20瑞士法郎关口并非脱离实际,因为即便在这个水平上,瑞士法郎仍被高估;以购买力平价指标估算,瑞士法郎的合理汇率水平应该在1欧元兑1.30瑞士法郎以上。
鉴于瑞士8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上年同期相比仅温和上升0.2%,瑞士央行有条件来切实履行其大举购买外币的承诺。但随着欧元区压力的不断加剧,投资者或许仍将涌向瑞士法郎,由此一来,瑞士央行打压瑞士法郎的决心将经受考验,特别是在该行单独行动的情况下。在推高欧元这件事情上,瑞士并没有得到其他欧洲国家的支持。实际上,与其说瑞士此举可能招致失业率上升、通货紧缩以及经济受损风险,不如说瑞士央行是在拿其资产冒险。
除了上述负面影响,瑞士央行此举可能造成其他方面的扭曲。首先看国内方面,虽然瑞士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保持在低位,但出现资产泡沫的风险依然存在。考虑到瑞士利率现已处于零水平,住房市场尤其可能成为这一风险的源头。此外,瑞士央行还需要为其外汇储备找到一个投资场所,但如果只是简单地购买德国国债,就有可能导致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与德国国债的息差扩大,进而造成欧元区危机加剧。国际方面,全球市场的反应是迅速敏捷的:投资者对避险资产的渴求推动挪威克朗兑欧元上涨,金价则一跃突破每盎司1,900美元。瑞士的最新措施或许会促使其他面临相同压力的国家也采取类似措施,首先跟风的可能是日本。
事实上,全球各国在制定政策方面只顾自己、缺乏协调的作风正日趋明显。全球决策者必须确保瑞士此举不要演变成一场汇率战的导火索,否则,将引发资本管制,并最终导致保护主义抬头。但眼下看来,要做到这一点已经变得越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