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棉花年度开始以来,国内市场棉价已经连续5个工作日低于国家公布的1.98万元/吨的棉花临时收储价格,由此触发本年度的收储预案。据了解,1.98万元/吨的价格到了棉农那里就变成了1.8万元/吨,相当于籽棉4.1元/斤-4.2元/斤,然而自9月8日国家启动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工作以来,连续两天交易日没有疆棉成交。
研究员朱庆骅指出,从棉农手中收购的都是籽棉,而随后需要棉花加工厂进行加工,加工成皮棉之后再以收储价卖给收储企业,收储企业再将皮棉等囤起来供国家需求,但是收储价格到棉农环节则相当于出售籽棉价格为4.1元/斤-4.2元/斤,然而从成本来看,包括租地、播种、肥料、农药等费用折合计算,棉农种棉成本高达4.12元/斤。
由于今年新疆今年天气好于去年,因此棉花上市时间比去年早,少数轧花厂已经开始开秤收购,棉价均在4.5元/斤以下,此前不少棉农表示低于4.5元/斤不卖,棉农惜售心理严重,相较于去年6元/斤的价格还差1.5元,因此,新疆棉农准备囤积棉花,等内地棉花收购商大量进疆后再卖,对于新疆棉农的惜售行为,朱庆骅表示担忧,他认为这一市场行为或推高棉价再次上涨。
棉农之所以产生惜售心理一方面是由于前期棉价过山车,导致棉农遭受经济损失,棉农希望通过新一轮的棉价上涨获得弥补;另一方面国家出台棉花收储价格,加大市场需求,并起到支撑棉价的作用,因此棉农普遍预期后市棉价将出现上涨势头。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强调,棉价波动关键在于市场需求,目前下游需求并未完全释放,棉价波动将减少纺企购棉量。
相对于高棉价的市场情况而言,棉纺织企业更担心棉价的大幅度波动,这将影响其棉花收购行为,进而影响市场对棉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