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企业在担忧,环保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上游的原材料环节开始,到织造、染制、整烫、再到运输环节,都要付出相应投入,而因此产生的高额成本,以及成本造成的售价上涨,会不会反而让自己失去消费者,威胁到自己的利润,甚至生存。
服装企业的担忧向我们抛出了疑问:价格对消费者究竟是否重要到如此地步?
然而与此同时,消费者也疑虑重重:商家是否只对利润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一线或二三线城市,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自己和环境去付出相应的代价。但是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消费者担心的是,本应由商家承担的那部分去毒成本,被完全转嫁到自己的身上,而因此拒绝多付出成本。
原来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自己一直在扮演着“待宰羔羊”的角色。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需求决定供给——这是经济学原理中的铮铮铁律,消费者才是交易链的源头。
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构成了整个市场的需求,市场要什么,企业就不得不给什么。
如果消费者以价为纲,服装企业只好按照需求,去生产廉价的服装。为了保全利润,产品越廉价,企业就越会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这无疑是逼迫上游生产商去挑战原材料和技术的底线——因为只有品质更低的棉花、更便宜的劣质染剂、整烫剂等才能实现总成本的廉价。
因此,以价为纲,不单免除不了消费者金钱上的消耗,反而酿成了质量、环境上的多重损失,让服装交易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反之,如果消费者提升对服装的要求,这无疑对环保先锋企业是一种激励,他们的环保革命收获累累硕果,才会鼓舞更多的企业投身到环保事业当中。而当更多的企业敢于去花成本从源头“去毒”,才会诞生更多生产过程全无污染的纤维原材料,以及源于自然的无伤害的纯天然染剂,这便在无形中改善了环境。
更重要的是,长期的良性竞争能够推进环保技术的更新换代,自然而然地降低技术成本,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形成良性的价格走向。放弃以价为纲,反而能够实现低价。如此,最初的环境成本,在长远看来,其实是对环保事业的一笔投资了。
对于价格、利润、规模和产值等数字的过分在意,并不一定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正面的帮助。命运其实掌握在消费者自己的手中。如果愿意,消费者便能够选择用高标准去推动交易市场,也就是放下对价格的执着,走一条通往环保新时代的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