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股市今天收跌。在市场疲弱的表现和低迷的成交氛围中,两市指数分别创下本轮调整以来收盘新低。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2344.79点,下跌0.61%,沪市成交399.3亿元;深证成指报10170.75点,下跌1.18%,深市成交315.4亿元。
盘面点评:
传媒板块全天走势出色。浙报传媒涨停,出版传媒上涨7.10%,新华传媒和电广传媒分别上涨4.49%和4.37%,中文传媒、中视传媒和华闻传媒等涨幅超过2%。
新材料概念股强于大盘。金路集团上涨6.78%,博云新材上涨4.77%,中钢吉炭上涨3.31%,方大碳素上涨1.57%。
煤炭板块有部分个股跌幅较大。恒源煤电大跌8.54%,山煤国际大跌7.28%,煤气化下跌4.55%,兰花科创下跌3.32%。
房地产板块走弱。世联地产下跌8.03%,首开股份下跌6.74%,滨江集团下跌5.89%,招商地产下跌4.60%,深长城下跌4.32%,金地集团下跌4.11%,万科A下跌3.31%。
金融板块中券商股各有涨跌,国海证券上涨2.96%,广发证券上涨1.30%,方正证券上涨1.23%,兴业证券下跌5.53%,长江证券下跌1.81%,宏源证券下跌1.79%。银行股下跌居多,深发展A下跌3.37%,南京银行下跌2.46%,民生银行下跌2.17%,中信银行下跌2.09%。
综合评论:
今天上海市场成交额不足400亿元,足以证明中国股市的人气是多么低迷。上一次上海市场日成交额低于400亿元是2008年年底,而上市公司数量却今非昔比。
地量再现,很可能有人会习惯性地认为市场可能触底,与之对比的是2008年底的市场环境。然而,地量只是一个现象,并非见底的原因。2008年底中国股市刚经过大熊市的洗礼,随之而来的是四万亿元的投资计划,相配的是信贷管制的极其放松。
而如今,欧美经济形势不定,中国经济尚能保持稳定增长,通胀压力刚刚见顶,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楼市政策暂时还见不到放松的可能,这些因素都将继续抑制中国股市的表现。
从供求角度来看,中国股市目前仍有较大的供给压力,IPO和再融资安排紧锣密鼓,存量资金在二级市场无法抗衡此压力,而外围资金又对股市望而却步。即使假设楼市资金和民间借贷资金转战股市,第一个吃螃蟹者也可能悲惨收场,这会让后来者心有余悸,更何况这种假设忽略了资金在缺乏流动性和信心前提下从楼市和信贷市场撤退的难度和成本。
沪深股市整体依旧保持疲弱,即使是小幅的反弹都没能让投资者如愿,暂时还看不到转势迹象。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