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证券时报》报道,在近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社保基金境内投资管理人秋季座谈会上,社保基金理事会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目前仍不错,当前A股市场处于估值底部,短期内市场仍可能低迷,但中期将是向上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欧美困境必会影响中国股市,但中国股市目前已经反应过度。”
点评:社保基金理事会明确表态中国股市处于估值底部,对欧美困境反应过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或缓解市场多度看空的预期,但估值处于底部市场已经完全了解,中国股市表现低迷除了欧美影响以外还有紧缩政策和供给压力过大等原因,因此预期改善可能引发市场反弹,但实际环境不变就难以改变市场趋势。
2. 中国央行26日公告,定于2011年9月27日(周二)发行2011年第七十四期中央银行票据。本期央票期限1年,发行量20亿元。
点评: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共有590亿元,1年期央票较上周小幅放量10亿元对市场影响有限。由于本周是9月最后一周,货币市场面临银行季末考核和长假备付等因素,因此央行可能维持资金净投放。预期本期央票收益率将持平。
3. 新浪财经报道,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26日在成都表示,近日国内股市持续低迷,应引起重视。周正庆指出,股市本应该是投资者通过直接投资方式,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享受经济增长成果的渠道,目前国内股市这种一投进去就长期被套的局面,相关决策层应该高度重视。
点评:周正庆的言论倾向于通过政策和制度层面改善目前中国股市的弱势局面。这种呼吁可能会引起决策层关注,但短期内见到正面回应的可能性不大,近期不少增发项目和大型IPO项目获批,说明决策层认为中国股市可以承接供给增加。
4. 《证券时报》报道,昨日多个市场传闻重挫中国平安股价。针对市场传闻,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昨日表示,据公司了解,目前公司的主要大股东并没有抛售公司股票以及相关计划。中国平安目前既没有再融资计划,也没有投资任何欧洲债券。近期平安旗下平安寿险发行的40亿次级债计划,规模较小,发行利率将在6%以下,属于现阶段完全正常的市场利率。
点评:平安及时澄清了昨天的多个利空传闻,可缓解市场恐慌情绪,只是在香港市场被大举抛售的客观事实不会就此被抹去。这种大规模的抛售可能是纯粹来自于投资者行为的市场风险,或需要数日来观察抛售行为是否结束。
5. 《上海证券报》报道,9月24日,金地集团在上海的项目“金地•艺境”推出新一批房源,成交价格为1.65万元/平方米左右,相比其前一批房源2万多元/平方米的均价下跌了3000多元,降幅达到15%。不仅是金地,包括绿城、仁恒、龙湖在内的多家大型知名房企在沪项目近期成交价格均有所下调。
点评:楼市“金九”表现不佳,“银十”能否在降价潮中取得成交效果尚待观察。由于开发商降价的目的是为了换取成交量的反弹,因此成交量依旧是观察楼市情况的重要数据,这对地产股的表现也是一样。如果价跌未能换来量涨,则地产股可能再添压力。
6. 证券时报网报道,工商银行9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拟新增发行总额不超过折合人民币700亿元、期限不短于5年的次级债券用于补充资本。浦发银行9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发行次级债券。日前,公司收到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同意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184亿元人民币的次级债券。
点评:工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将发行次级债用于补充资本金,一方面说明了商业银行目前仍有资金补充需求,另一方面也可能给市场资金面带来压力。
7.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股市周一大幅走高,蓝筹股收复了上周逾三分之一的失地,因投资者押注欧洲将采取措施抑制债务危机。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涨272.38点,至11043.86点,涨幅2.53%,盘中波动剧烈。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6.52点,至1162.95点,涨幅2.33%。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33.46点,至2516.69点,涨幅1.35%,该指数盘中多数时间处于前收盘水平下方。此前有报道称,一个旨在抑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的“特殊目的工具”(SPV)正处于研究制定的高级阶段。受此影响,美国股市收于接近盘中高点的水平。
点评:欧美股市昨晚反弹的原因与上周五相同,都是市场有关于救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利好消息,同时市场本身也有超跌反弹需求。目前利好消息都未真正出台,市场短期可利用这些消息开展反弹缓解跌势,中长期走势则有待救助方案的出台后再做判断。
综合评论:
沪深股市昨天表现较弱,继续呈现缩量下跌态势。导致股市下跌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本已存在的紧缩政策影响、资金面紧张、经济增长放缓预期和欧债危机等,昨天亚太股市和避险资产出现资金撤退迹象也可能是加重市场跌势的原因。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处于高度不确定性状态,各类资产价格或因消息面和技术面原因不断反复,这其中既有交易机会也有投机风险,因此在局势进一步明朗前,还是持谨慎态度为好。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