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6.1%;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涨6.5%。
点评:中国9月份CPI同比增幅继续下行,拐点迹象越发明显,但仍保持高位,PPI同比增速下滑快于CPI。CPI和PPI同比增速回落有一定基数原因,同时需求增长放缓也是关键,CPI方面猪肉价格增速回落起到了明显作用,而PPI回落还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目前通胀压力持续减弱可能趋势渐成,研究机构普遍预计年底CPI同比增速将回落至5%以下。
2. 中国央行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M2余额78.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5和6.7个百分点;M1余额26.7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2.3和12.3个百分点。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700亿元。
点评:9月份金融数据显示紧缩货币政策效果继续显著,各项数据都低于市场预期。其中M1同比增速低于10%值得关注,这标志着紧缩政策可能已经濒临极限,同时企业扩张意愿明显萎缩。
3. 新华社报道,10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第110届广交会开幕式期间强调,当前需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1 保持出口政策的基本稳定。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2 积极扩大进口。抓紧制定加强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指导意见。3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生产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新产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4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外资重点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投向中西部地区。5 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国内企业在境外建设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
点评:温家宝广州之行的言论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日前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现在又要加大对外贸企业支持力度,如果没有系统的货币政策放松,总量限制下的资源调节效果可能很有限,因此依然需要密切关注货币政策变化。
4. 中国网报道,有媒体报道称中国证监会已基本批准在内地推出跨境ETF,将于正式公告后在年内推出。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14日称上述说法并不属实。他表示,跨境ETF目前还没有正式进入行政审批程序,方案尚在实施准备过程中。
点评:关于跨境ETF获批的消息其实是上周券商股单日暴涨之后个别媒体披露的市场传闻,这可能是推动券商股上涨的原因之一,也可能只是事后猜测的理由,但其实跨境ETF对券商直接影响有限。现在证监会也否认了这一传闻,这只是上周市场甚嚣尘上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5. 新华网报道,近期楼市已处于拐点临界状态,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突然上调首套房贷利率的消息,立刻引起了多空双方的强烈关注。建行副行长朱小黄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货币政策从紧,银行面临信贷资源配置的考验。看重资本占用较低这一优势,建行不会轻易收缩房贷。“目前,个人按揭贷款的市场需求很大,银行还是倾向于采取提高利率等手段调整供需关系。”
点评:在紧缩政策影响下,信贷资源稀缺导致银行在需求强烈的领域拥有更多定价权,而楼市的信贷调控正是抑制信贷供给,因此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银行不断提高房贷成本。在信贷资源已经缩至相对低位的情况下,提高利率对楼市总体的影响已经有限,但这依然是一个负面信号。
6. 证券时报网报道,中国商务部10月14日发布的《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境外投资者(含港澳台投资者)可以用合法获得的境外人民币依法开展直接投资活动,但不得投资有价证券、金融衍生品和用于委托贷款。
点评:该《通知》标志着中国朝放开资本管制又迈出了一步。境外人民币可直投中国能够引导人民币回流中国,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由于不得从事证券投资,因此对中国股市的直接影响有限。
综合评论:
上周五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央行公布数据显示,无论从抗通胀效果还是货币供应量增速历史数据比较来看,中国的紧缩货币政策很可能已经达到极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政策会立刻转向,因还需要巩固政策成效。M1同比增速回落至10%以下,意味着市场很可能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底部阶段,而这个相对底部的持续时间和复杂性取决于政策变化,难以提前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一旦货币政策转向信号出现,M1同比增速又从10%左右开始反弹,市场来自于资金面的压力或大大减轻,基本面也有望逐步回升。现在要做的,应该是耐心等候政策信号出现,同时精选投资标的。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