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内阁最早将于本周决定向家乐福、沃尔玛等外国超市巨头开放其庞大的国内零售市场。印度有12亿消费人群,其零售市场每年价值约4500亿美元。但如此庞大的市场一直拒绝外资进入,因而此举被认为是印度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经济改革之一。印度这一决定的详情如何?为何最终同意外资的进入?本网连线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印度记者王超,介绍这个同意向跨国超市巨头开放零售业时长的具体情况。
记者:实际上有关是否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进入零售业的争论在印度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时间了,围绕这个问题印度政府和反对党以及商业部门进行了多次的反复辩论。而现在终于有了结果,印度议会23号透露说,政府将很快通过有关对外资开放国内商业零售市场的决定。一些经济人士也表示说,目前来看,通过最终的决定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关于这个决定的细则有必要解释一下,印度规定所有外资企业进入印度国内市场必须采取合资的形式,至于外资所占股份的多少政府都有详细的规定。在零售业,目前印度政府只允许外资以合资的形式在印度国内开设自己的品牌直销店,店内只允许销售厂商自己品牌的商品,比如诺基亚的连锁店就只能卖诺基亚,CK服装店就只能卖CK服装。这种情况下外资股份最高可以达到51%,也就是说自己控股。而向沃尔玛、家乐福这样什么品牌的商品都卖的大型超市,目前在印度是不被允许的。所以沃尔玛等国际巨头在印度只是开设了很少的批发性质的商店,不面对大众用户。如果新规定得以顺利实施,那么沃尔玛、家乐福和乐购这样的国际零售业巨头只要投资规模达到1亿美元,就可以在印度各大城市开设面对普通大众的零售超市,并且可以在合资企业里占据51%的股份,达到控股的目的。这也就意味着,印度正式面对外资打开了国内的零售业市场。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有关是否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进入零售业的争论在印度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时间了,为何时间这么久?
记者:谈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谈到目前印度人的购物方式,尽管印度现代化的脚步已经越来越快,但在许多方面仍然显得较为保守。以记者的亲身经验为例,我所在的德里算是印度的大都市了,但是现代化的超市屈指可数,普通居民日常所需很大一部分都是去市场上的小店里购买的。德里有大大小小几千个“巴扎”,城市了到处都挤满了各种小店铺,这些业主很多都是世代经营一个小店,小店周边的居民都是店铺忠实的顾客。无论是油米酱醋茶,还是锅碗瓢盆,乃至空调电器,生鲜时蔬,都是从小店铺里获得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状况,在政府提出要对外资开放国内零售市场的时候,遭到了反对派政党和其他一些团体的反对。他们认为,外资的大举进入,必然摧毁印度传统的中小零售企业,将会导致大批企业破产,员工失业。于是双方在议会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到底是要开放还是要保护?议员们代表不同的团体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考量后,议会终于透露出最终的决定,推动了这项被称为“印度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经济改革之一”的议题。
主持人:为什么开放零售业这个议题最后能够获得同意呢?这可能对印度的零售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记者:应该说,这个议题最后的通过还是反映出印度政府的一些决心的。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任何“自我封闭”的行为,无论是否能够获得短期的利益,但最终都会带来长远利益的损失。此前印度媒体曾报道说,由于落后的仓储物流体系,印度农产品在进入零售业之后每年的损失额度高达40%。通过开放市场,印度可以学习到现代化零售企业的运作理念、后端支持系统以及如何提高供应链效率。同时,作为印度居民来说,也可以享受到更加便利的服务。我的一位曾经在国外生活过的邻居在听到这条消息的时候之后,十分高兴地告诉我说,以后可以像在国外的时候一样开车去超市采购了,而且大超市的批量经营策略会让消费者得到更加便宜的价格和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换个角度说,印度政府实际上做了一道曾经摆在许多国家面前的选择题,是“闭关锁国”还是“对外开放”?无论是通过历史经验还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相信印度政府都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而从影响上来看,最直接的可能就是短期利益的损失,印度国内的中小零售商们将和外资巨头们一起在每年价值约4500亿美元的印度市场展开直接的竞争,可能会有一批企业倒闭,但也可能有一批企业能在竞争中逐渐成长起来。所以说,从长远来看,开放并不意味着损失,开放最终的目的还是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