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11月,A股遭受重挫以来,指数一路下行萎靡不振,全年表现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背道而驰。不经意间,一股新兴的势力正在悄然形成,影响市场前进的坐标,这些利益集团所有的目标就是图利自己。在过去的20年里,内幕交易层出不穷,IPO破发屡见不鲜,机构行踪诡异难觅。面对越来越看不懂的A股市场,中小股民该何去何从?谁能为他们保驾护航?我在新书《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中指出,股市的监管,必须以中小股民的最大利益为前提。
我告诉各位,现在的中国股市,一方面,应该说还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我们的投资者,也就是买股票的人,实际上不应该叫投资者,更多意义上,应该是投机的成分更大。另一个方面,机构投资者与主承销商之间基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能有很强的利益联盟。所以,现在真正的问题是老百姓,就是我们股民的利益没有办法得到保障。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股票市场呢?
对此,我要提出一个全新的思维。我在几年前曾经批判过很多上市公司的做法,包括科隆、德隆、海尔、TCL、长虹、三九、联想。可是各位有没有发现,现在类似的对上市公司的批评是越来越多,可股市还是越来越差,尤其是从2010年底开始一直到现在。因此,这已经不是上市公司的问题了,而是我发现多了一个"铁三角",它才是真正的主谋,真正操纵着中国的股市,而它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图利自己,而不是图利股民。这个"铁三角"究竟是谁呢?其实也没什么好奇的,就是我们股民所说的"庄家"。而这个所谓的"庄家"都是哪些人呢?我做了分析后发现,券商、机构投资人是一个,保荐人是第二个,上市公司大股东是第三个,就是这三个构成了一个"铁三角"。
我想先谈一下"铁三角"中的第一个,就是这些券商、证券公司。它们过去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大投资人而已,但是,今天我认为它们已经不是从犯的概念了,而是主谋。我举个例子,2010年,"绿大地"被冠以"A股历史上信誉度最差的上市公司",这只烂股票究竟有多么不靠谱,我们先看看它的让人怎么看都看不懂的机构报告:2008年3月至4月,多家券商撰写报告,推荐买入或增持"绿大地",这让上市两年后的2007年和2008年的"绿大地"的存货节节攀高,分别达到了2.6亿元和3.3亿元。这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你搞了这么多存货、虚增利润之后怎么办呢,你的存货不可能一直骗下去吧,你总得调回来吧。怎么调呢?这个"绿大地"挺有意思的,它找到一个非常好的理由回调,什么理由呢?它说"云南从2009年7月份以来的旱情天气,导致公司思茅基地造成一定的存货损失"。各位懂这句话的意思吧,就是说因为天气的缘故,这个百年不遇的干旱,导致公司存货损失,因此当时虚增的存货,现在一笔勾销了!
其实,我对"绿大地"的这种做法也没有感到意外,我感到意外的是那些忽悠我们股民的、真正从中获暴利的人到最后也没有受到什么惩罚。那究竟是哪些人在坑害我们股民呢?在这个事件中,券商又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看下"绿大地"2007年的年报,在"绿大地"上市的时候,海通证券(600837)、兴业证券(601377)、裕阳基金和国泰君安分别买入了188.61万股、65.96万股、50.94万股和25.76万股,这些券商、基金公司就是先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股票炒作起来的。炒作起来之后,它们就开始减持。也就是2008年3月到4月,包括国泰君安、银河证券、华泰联合、东海证券、申银万国等,这些券商的研究员去"绿大地"公司做调研,回来之后都给予了正面的评价,它们是怎么撰写的报告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国泰君安,调研回来后,它就将中性评级提高到了买入评级,而且把目标价定为65元。
当然,事实证明,这个65元的价位在此后的两年内从来没有达到过。还有2008年第一季度的报告和中报,我发现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海通证券全数卖出,前十大股东中的六个券商,总共持股已经跌到了不足150万股。这个数据其实表明的是这些券商基本上已经套现离场了。然而直到2010年1月,多家券商的分析师们却依然给予"绿大地""买入"和"增持"的评级,随着"绿大地"的业绩预告频繁变脸,2010年的最后一周内,"绿大地"仅在4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就达30%,也就是说,转眼间的工夫,17.5亿的市值就这样蒸发掉了。到了2011年之后呢,这个烂摊子就丢给我们的股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