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化纤行业和企业都在对未来5年进行规划布局,力争通过这5年的深入转变,使行业发展方式切实由数量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并在2015年率先实现化纤强国的目标。从今年整体情况看,化纤行业保持了平稳的态势,产量、出口量、经济效益均保持继续上涨,但又呈现出增幅逐月回落、需求逐步放缓等新特点,值得业界深思。在年终盘点之际,我们将2011年化纤行业运行和发展的关键词分类进行撷取分析,希望有助于行业把脉现状、探知未来。
运行∶稳步增长但逐月放缓
■ 产量稳增
重要数据:1~10月,化纤生产仍保持较快增长,完成产量2796.93万吨,同比增长15.42%。其中涤纶产量2297.32万吨,同比增长16.73%;锦纶131.77万吨,增长8.41%;粘胶短纤产量155.91万吨,同比增长24.71%。
原因解析: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化纤工业将“十二五”年均增速调低至6%。不过,增速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加之随着化纤应用领域的拓展,其需求量每年都保持上升,化纤量的增长还存在较大空间。
■ 波动明显
重要数据:进入2011年以来,化纤产品市场波动较大,大部分化纤产品价格于1月份至3月中旬小幅攀升,3月中旬以后快速下滑,三季度振荡上扬,但9月下半月又快速回落。如涤纶长丝FDY 100D在2月中旬达到15800元/吨以上的高点,3月下旬开始快速下降,至5月中旬跌至低谷14000元/吨,6~9月呈小幅波动上行走势,自9月后半月行情开始由15500元/吨下行。
原因解析:1月份以后多个化纤品种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原料价格上涨的推动。如国际原油价格1月份小幅振荡盘整,自2月下旬起,受中东地区和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的影响,原油价格快速上涨,突破100美元/桶。在国际国内棉花价格高位攀升、原油价格大涨、PX供应紧张的影响下,PTA价格快速上涨,突破了去年11月份的高点。其后化纤工厂库存压力、资金压力明显增加,下游织造行业开工恢复缓慢,对化纤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逐月回落
重要数据:今年1~10月,化纤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53.24亿元,同比增长17.24%;1~8月,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07.41亿元,同比大幅增加39.50%,但增长速度环比已经快速回落。从月度数据来看,化纤行业利润于4月显现出减少趋势,5、6、7月的利润明显低于3、4月份。8月份进入传统旺季,行业利润总额有所回升。
原因解析:今年以来,棉花这一大宗纺织原料的价格大幅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化纤价格的走势。上半年,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与棉花价格三者走势基本一致,在棉花价格的快速回落下跟随下跌。直到7、8月份才出现了背离。而不畅的需求、由下游向上逐渐传导的库存压力等,都成为各项数据逐月回落的推手。此外,行业运行具有的周期性规律也在发挥作用。在快速发展了10多年后,化纤行业运行周期已经从4~5年缩短至2~3年。经历过自2009年上半年至今两年半时间的恢复性增长后,当前进入下降阶段也很正常。
■ 需求放缓
重要数据:1~8月,化纤下游相关9大品种中,除蚕丝及交织机织物外,产量同比均有增长,其中主要品种化纤纱增长18.28%,化纤布增长16.73%,帘子布增长14.82%,无纺布增长11.84%。但与去年同期增速和去年全年增速相比,化纤纱、帘子布、无纺布和毛机织物的本期增速明显减缓。
原因解析: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整体下行,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债务危机迅速蔓延,一方面导致外部需求不畅,另一方面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内需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上游供给呈几何增长,下游需求放缓导致库存逐渐向上传导,使得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加。此外,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外部需求,导致出口订单部分转移到越南、印度等成本更低的地区。
■ 投资火热
重要数据:近两年,化纤行业投资热情高涨。1~10月,化纤行业施工项目数达到806个,新开工项目528个,实际完成投资额606.19亿元,同比迅速增加49.69%。涤纶、锦纶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分别达到50.03%和39.31%,其他合成纤维行业增速也高达73.92%。化纤浆粕制造的107.26%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则高达91.24%。
原因解析:2010年,化纤行业遇上了10多年来最好的光景,大量企业利润比较丰厚。而今年上半年,据一些重点化纤集群地区反映,运行形势好于去年上半年。在利好因素的刺激下,化纤行业被业内外看好。同时,原料等制约因素的凸显,让业内对投资浆粕等兴趣增加。不少企业通过新一轮投资,积极利用装备、技术的后发优势,希望在今后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 价格上涨
重要数据:1~10月,累计进口化纤69.65万吨,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3.46%,而进口金额则增加17.12%,说明进口价格明显提高。1~10月,化纤行业出口总量达199.07万吨,同比增长25.74%,而出口金额同比大幅增长50.29%,说明出口产品价格显著提高。
原因解析:受宏观政策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企业贷款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增加。而原材料、用工、能源、环保等成本不断上涨,通膨压力全年持续,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通过涨价转嫁成本上涨压力成为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发展∶布局“十二五”化纤强国路径
■ 转型升级
典型事件: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大小行业会议、举办的各种展览,无不以转型升级为最核心的主题。在今年9月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由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编撰的《中国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黄皮书正式发布,为化纤行业下一步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书中深刻总结了“十一五”化纤行业的发展情况,重点阐述了“十二五”期间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世界化纤工业发展趋势,并对“十二五”行业发展目标及规划作了详细说明。
记者短评: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行业和企业都在对未来5年进行规划布局,有的继续向上游延伸,有的向下游发展,有的“走出去”,有的“引进来”……目的只有一个:深入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迈进,2015年率先实现化纤强国的目标。当前,化纤行业已经由快速成长期步入“成熟期”。“十二五”时期,经历了十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化纤工业将放慢脚步,将年均增速调至6%左右。到2015年,规划实现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46%提高至60%,高档面料及制品原料自给率由70%提高到85%,高性能纤维产能由5.5万吨增加到16万吨,同时在研发投入比例、劳动生产率、新产品产值比重等衡量技术进步的重要指标方面继续提升。
■ 模式创新
典型事件:4月7日~8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行业创新发展论坛在福建长乐召开。会上,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提出,“十二五”期间,化纤企业发展模式将进一步向三个方向分化:一些企业进一步向更上游领域延伸,以规模化、低成本优势取胜;一些企业继续向下游发展,走差别化道路;还有一些企业实施多元化策略,投身化纤以外的诸多领域,丰富资金来源。9月,本报推出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特刊《“十二五”模式之变》,对“十二五”化纤工业发展模式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总结分析。
记者短评:未来的大国竞争,不仅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竞争,更是不同时代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竞争。当前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各种要素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出口增长动力明显不足等,都将在方方面面影响行业发展。当世界纺织化纤产能大量转移至中国后,其他国家和地区便逐渐失去了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的动力。因此,中国化纤工业再要将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已没有可能性。模式创新,不仅体现在化纤行业调低十多年的快速增长模式,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也体现在企业逐渐转变低附加值的、同质化的生存模式,向更加多元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
■ 战略新兴产业
典型事件:自去年国家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七大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化纤行业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今年举办的第五届生物产业大会、高新技术纤维材料论坛与SAMPE复合材料展等会议展览中,化纤产业具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进一步得以体现。
记者短评:充分认识到化纤流淌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血液”,一方面有助于对化纤这一传统产业进行与时俱进的再定位,增强行业信心;另一方面还能促使行业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及时了解促进行业发展的最新政策并加以有效利用。当前,产业用纺织品已成为“十二五”纺织业新的增长点,而其原料90%以上来自化纤。除了传统化纤的改造升级外,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材料,壳聚糖纤维等生物质纤维都为多领域应用产业用纺织品奠定了原料基础,而它们都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特征。
■ 循环经济
典型事件:在9月吴江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中国化纤循环经济联盟宣布成立并发出“绿色宣言”,显示了行业坚定践行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的决心。
记者短评:尽管化纤行业已经在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土地紧缺、能源紧张、原料短缺、环境容量不足等已经成为制约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十二五”期间,化纤工业将加快生物质可再生、可降解原料研发,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建立起化纤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废旧聚酯产品、化纤面料服装等回收利用规模达到700万吨。相信化纤循环经济联盟将为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作出表率。
■ 生物产业路线图
典型事件:6月19日,为期3天的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深圳落幕。在大会中举办的生物质纤维和生化原料论坛,着重对中国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科技与产业发展30年路线图进行了探讨。30年路线图注重先导性与可行性,将有助于我国抢占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产业的技术制高点,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
记者短评:当前,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化纤产业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产业将保持经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其涵盖的宽广领域,能够为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信息单位、贸易商等提供具有诱惑力的发展空间。由于该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十二五”重点还是打好基础、作好引导,同时编写30年科技及产业发展路线图为行业指引方向。可以预见,当前主要来自石油工业技术体系的化纤产品,最终将实现向生物质工业技术体系的良性过渡。
■ “超仿棉”
典型事件:8月16日,由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的国家科技支撑技术项目——“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启动推进会议在北京召开,各承担单位向联盟递交了专题任务书。
记者短评:开发“超仿棉”之所以成为纺织行业“十二五”的重要任务,是因为其能够弥补棉花等天然纤维的巨大缺口,能够顺应人民过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能够提升化纤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可以说,“超仿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产业的具体体现。“十二五”期间,行业将实现800万吨超仿棉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超仿棉项目不仅应当实现技术、项目的重大突破,更要形成一种有效的技术创新模式,还要通过标准、检测体系的建设,维护市场秩序、提升产品价值。
■ 原料建设
典型事件:今年,浙江恒逸集团投资在文莱建设炼化厂项目获得当地政府批准,一期工程投资约25亿美元,将部分使用文莱的原油和凝析油生产汽油、柴油和航油以及纺织生产所需的化工原料二甲苯和苯。该项目标志着恒逸这一化纤企业涉足上游更深领域——炼油。
记者短评:原料问题可谓纺织工业的生命线。中国虽然已成为化纤大国,但由于主要产品来自石油工业体系,PTA、MEG、CPL等化纤重要原料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进口;即便属于人造纤维产业的粘胶纤维,其原料浆粕50%以上也要从国外进口。为了解决这一瓶颈问题,不少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大力投资建设PTA生产基地,使进口依存度逐渐下降;不少企业对投资CPL项目也跃跃欲试,但苦于其较高的技术门槛,目前实质性进展较少。可以预见,随着行业原料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十二五”期间原料瓶颈将逐步得到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化纤产能的扩张也应与原料建设步伐相协调,否则仍难以摆脱大量进口之态。
■ 产业链对接
典型事件:11月25日,由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中国家纺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011功能性纤维与家纺产品开发对接会”在江苏太仓召开,为化纤企业与家纺企业真正实现产业链“无缝对接”开启了序幕。主办方表示,将继续创新会议模式、扩大对接范围,让更多企业从中获益。
记者短评:事实上,这绝不是产业链对接的唯一体现。近两年来,业内越来越体会到产业链各环节有机协作的重要意义,正通过组建联盟、共同组织参与各项活动、共同承担项目等方式,加强各方合作。在化纤等纺织原料-纺织-服装这一产业链上,越往下游走,劳动密集型、个性化特征就越体现的明显;而越向上游走,规模化特征更为明显,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越多一些。这是由产业链各环节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是长期存在的客观情况。各环节应当取长补短,力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共同促进纺织产业的进步。
■ 上市融资
典型事件:5月9日,浙江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成功上市,成为义乌市第一家IPO上市的民营企业。5月18日,浙江桐昆集团成功在上交所发行A股股票“桐昆股份”。桐昆率先成为嘉兴市股改以来主板上市企业,也是桐乡市率先主板IPO上市的企业。
记者短评: 继荣盛集团上市之后,华鼎集团、桐昆集团先后于今年在国内主板市场成功登陆,被业界誉为民营化纤企业大规模上市的第一集团军。紧随其后的第二集团军阵容更为庞大。目前,大部分化纤企业选择上市的主要目的是融资,上市已成为化纤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助推器,也是我国纺织行业由“大”变“强”的需要。但需要提醒的是,当前化纤企业扎堆上市的现象暗藏隐患,尤其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企业盲目上市反而会影响正常运行,不利于长期发展。何况,上市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