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羊绒加工企业中银绒业1月6日公告称,已于2011年底收到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已正式受理其再融资方案,这是公司继2011年2月完成定向增发融资2.9亿元后再度抛出的融资计划。
一年内进行两次再融资,足见中银绒业对资金的渴求。不过,由于公司此前有过更改募投项目并涉嫌违规的纪录,而且实际控制人马生国在上次再融资之后大额减持公司股票,使得投资者对公司此次再融资多了一重忧虑。就连一直看好公司前景的华创证券分析师区志航也称此次配股是“意料之外”。
急缺资金一年两次融资
地处西北宁夏灵武的中银绒业主营羊绒及其制品等的内销与出口,是国内产业链最完整的羊绒企业。
最近一年来,中银绒业接连两次进行再融资。2011年2月1日公司完成定向增发共融资2.9亿元。时隔九个月后,中银绒业又抛出一次规模更大的再融资方案,按不超过每10股配3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不超过1.67亿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6.5亿元,其中1.48亿元投向多组份特种纤维高档纺织品纺纱技改项目,剩余部分全部用于偿还银行短期借款。
尽管A股上市公司大额融资时有发生,但如此短时间内两度融资并不多见。接连再融资源于中银绒业近年资金短缺。
一方面,公司所处羊绒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另一方面,由于羊绒资源的生物特性,羊绒采购期较为集中,因此采购资金需求较大。这就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及财务成本一直偏高。事实上,公司自2007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借壳ST雪绒上市以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营运资金需求不断增加,而公司主要依靠银行短期借款为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及发展提供支持,致使资产负债率较高。
公司2008年至2010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6%、79%、81%,呈逐年走高的趋势。2011年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仍达78.14%,高于A股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而且有息负债占比较高,在其有息负债中,又多以短期借款为主,自2008年至2011年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占总负债比例分别为81%、75%、73%及72%;同时,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较低,2011年9月30日分别为1.21、0.41,低于A股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显然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控制人套现 募投项目更改
对于此次融资原因,中银绒业证券事务人员表示,主要是基于三个目的,一是扩大公司纱线产能,满足市场上持续增长的纱线需求;二是减少公司目前的委托加工,降低委托加工风险并提高纱线产品盈利能力;三是为了偿还银行短期借款。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近年公司依托原料优势,逐步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实现了羊绒产业全产业链经营,但公司国内本部现有年产360吨粗纺纱线的能力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公司现有订单及客户购买意向,预计2012年公司纱线需求量仍将保持明显增长,纱线产能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如果说前一次定向增发是为了完善产业链前端的采购和初加工环节以及后端的销售环节,那么这次融资是为了在产业链的中游发力。
不过,公司去年募投项目的变更还是让投资者心存忧虑。
按照第一次增发预案,募投项目第一年规划建设的4个直营门店是以租赁店铺的方式进行,但去年8月11日公司公告称,要变更募投项目,这4家新门店改为以购买房产的方式实施。由租赁改为购买算不得大幅变更,但公司却在股东大会尚未召开、还无法获知全体股东表决结果之前,就已预付了全额购房款。而公司在随后的募投项目实施方式变更公告中却并未提及提前交预付款一事。
尽管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徐金叶对此解释称,提前预付款是考虑到该地段好,担心交易对方不签合约。但这种“先斩后奏”预付巨款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公司治理的基本规则。
另外,第一次增发完成后,中银绒业董事长、总经理兼实际控制人马生国自2011年4月27日开始通过公司控股股东中银绒业集团大手笔减持中银绒业股票,截至2011年9月27日的五个月时间里,马生国共减持中银绒业417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套现3.73亿元。
而从减持时点看,马生国每一笔减持都充分利用了公司业绩增长的利好。第一次再融资后实际控制人如此大额套现,那么第二次再融资后公司是否还会遭到高管减持?投资者或许会多了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