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拿数据说话,比较有说服力。”这是很多人在经过摆事实讲道理的大争论之后最常说的一句话。而我们也相信,数据的真实最具有说服力。2011年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困扰着行业发展的几大问题依然存在,而这些问题在数据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特征、遗留着自己的表象。日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中心副主任刘欣将2011年行业的遗留问题摆上台面,希望她从数据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整个行业呈现一个更为清晰的思考与解决脉络。
一问棉价涨幅
服装时报:2011年棉花价格大起大落,让上下游的很多企业都吃了亏,今年的涨幅依旧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去年9月国家出台收储政策对棉价托底,但今年3月收储政策会结束,从数据分析的角度看,您能否预测后续棉花价格的走势?
刘欣:我们曾经做过一个企业家调查问卷,在523个样本企业中,有八成企业反映企业利润受棉价波动影响较大,可见棉价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然后就是劳动力成本和中小企业融资难。
2011年棉价的整体走势就像是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3月份涨到高点,8月份的大幅度回落,再到9月份国家出台收储政策对国内棉花价格形成托底,让人感觉惊心动魄。但虽然收储政策托住了国内的棉价底线,却托不住国际的棉价底线,这就直接造成国内外棉价差距的扩大,看一下去年12月份的棉价,国内外棉价一吨能差3000多块钱。这就造成了本土企业使用国内棉花价格成本较高,在国际竞争方面被棉价拖了后腿,竞争成本优势被削弱,站在了劣势。
今年3月份国家的收储工作将会结束,但从2012年1月来看,我国的棉价还是在持续地往上走。所以3月份收储工作结束后,棉价的后势如何并不好判断,因为整个国际需求还是疲软的,所以我们下游消费不支持棉价上升,但是收储结束后我们有棉花的托底价格,而且国储棉多储备一个月,每个月的仓储成本也都会算入棉价中,所以如果国家不给收储部门一些补贴,收储部门在放储时一定会将仓储成本算进去,到那时我预计棉花价格还会偏高。
总体来说,我认为2012年棉价风险较大,波动较大,纺织服装企业在采购时应该做一些短盘走势的分析,如果企业自有棉花则再好不过,这样会好消化一些。
二问用工荒
服装时报:统计中心是否对用工成本进行过分析?您对用工荒问题怎样看?
刘欣:2011年全年的成本数据现在还没有出来,但2011年全行业用工成本占到了整个行业主营业务成本的8.96%,但因为整个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所以每个环节的用工成本也不尽相同,化纤行业用工成本必然低,只有3.56%,服装行业用工成本必然高,达到13.54%,所以行业不同,企业的情况也不同。
我认为,中国用工荒问题一直和国内人才供需结构有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不一样,所以想要短期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并不容易。它需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来改变我国整个用工结构的矛盾,现在纺织行业的职工年龄结构也有些问题在一些传统的纺织作坊聚集地,家家户户都有织机,但却都是年长者在操作,参与进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一线劳动力供给跟不上,就导致了用工荒、招工难。如果人才结构大盘子不调整,我国的招工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很多农民工希望在家乡附近打工,不愿意远赴外地奔波劳累,因为这样对家庭也不好,还会出现诸如赡养、婚姻关系破裂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很多工人宁愿在老家周围打工,也不去东部沿海地区,大部分都是出于这个原因。
服装时报:用工成本的增加会不会对外销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原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时候,有很多国外的纺织服装企业都来中国寻求制造工厂,但现在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日益走高,这些国家和企业逐渐将目光转到了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的价格要低。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刘欣:其实并不是我们的用工成本高了,国际合作伙伴就转移到其他国家进行生产加工。我之前接触过一些泰国做生产加工的纺织服装企业,这些企业的管理者给我的反馈是,泰国的工作环境、工人的熟练程度、被管理的意识、主动劳动意识都不如中国工人强。目前来说,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进行对比之后,我国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还是很高的,中国人很勤奋、很和谐,虽然现在我们的用工成本高一些,但是综合来看其他方面都有优势。
三问融资难
服装时报:2011年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成为影响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今年融资问题依然困扰着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统计中心是否有数据能为中小企业解决一些问题?
刘欣: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融资难问题是去年表现出来的第三大压力。调查中有四成企业反映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同时从他们的财务支出数据中也可以看出,财务支出成本的增速明显大于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的增速,所以企业在财务支出方面的成本压力也是很大的。
在统计中心的调研中,500多家企业有近四成企业融资比银行基准利率高10%以上,这就导致企业还款多,压力大,所以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2011年大企业融资成本高,小企业融资难。在我这里有一个反馈,因为在我们行业中原料成本占比高,利润率低,很多企业说资金回款难,这些难回的款项占据了企业的一部分资金链,同时企业还必须要采购大量的原材料支撑生产,造成资金链更紧张。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的怪现象。
四问出口和内销
服装时报:去年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没有内销表现好,今年依旧有很多人判断内销要好于出口,对此您怎样判断?
刘欣: 2011年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长20%左右,看似不错,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存在,这些外销产品的数量增长少,可以说是零增长,只是价格在提升。
这里面主要是棉质的床上用品和服装的价格在上涨。同时国际需求数量也在减少,从美国海关数据来看,2011年1月-11月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同比下降了2%。虽然金额增长了8%左右,但是数量还是在下降。因为原材料价格波及到全世界,所以全世界的棉质物品应该都在涨价。但是除了原材料价格,我们的用工成本也在增加,所以商品看起来就比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贵,中国的成本压力更大,在美国国际市场份额里占比正逐渐减少。
2012年出口的压力更大,因为有2011年整个成本基数做基础,2012年如果还想维持20%的出口涨幅,我认为不太可能,国际订单的买家也会根据自己对价格的承受能力,转向其他国家进口,所以我们的溢价能力也受到一些终端消费的抑制。我认为2012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的形式会更严峻些,需求会继续疲弱,下半年可能会比上半年好一些。
再来说内销市场。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说内销是我们行业的支撑,但内销市场现在也存在问题。我们去商场都能看到服装的价格很高,动辄就是几千元的羽绒服,但工资涨不过服装价格,这样的涨价势必会抑制消费者对衣服的需求,所以内销市场现在的局势就是,价格在涨,销售数量下降。而2012年内销市场的状态,我预测可能会保持平稳回落的态势,但电子商务渐成趋势,也许会带动起消费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