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与PTA没有固定的比价,整体呈现波浪式上升格局,且经过每一阶段的上升之后,比价都会有一个回落修复过程,但整个比价区间却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棉花与PTA作为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两大期货品种,前者是农产品(000061),也是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后者则是石化行业的产品,同时也是纺织行业的原料。从产业链组成来看,两者价格走势既受到不同的上游行业影响,同时也受到共同的下游纺织行业影响。
PTA产业链分析
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下称PET),PET分为聚酯切片、聚酯薄膜、聚酯瓶片,生产1吨PET需要0.85—0.86吨的PTA和0.33—0.34吨的MEG(乙二醇)。PTA下游延伸产品主要是聚酯纤维,国内市场75%的PTA用于生产聚酯纤维,20%用于生产瓶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各种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包装,约5%用于生产膜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包装材料、胶片和磁带。
聚酯纤维俗称涤纶,在化纤中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产量占我国化纤总量的90%以上,而涤纶纤维占合成纤维的85%左右。涤纶分为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长丝大约占涤纶产量的62%,短纤约占38%。长丝多为纺织企业使用,主要用来制布,短纤一般与棉花混纺。中国聚酯产能主要集中在苏、浙两省,浙江以生产长丝为主,短纤生产则主要集中在江苏。
根据棉花和短纤的不同特性,厂商可选择不同配比生产不同的涤棉,棉花与短纤的替代关系由此产生。
涤纶对棉花的替代
纱线生产中,以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的使用为主。纺织企业将棉花纺成棉纱,再由织造企业做成纯棉布,或者将棉花、涤短和粘短纺成混纺纱后,再与涤纶长丝和粘胶长丝一起由织造企业织成混纺布。涤纶与棉花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国内纺织原料中,棉花与化纤约占总量的90%,而化纤中涤纶约占80%。棉花一般占纺织原料的 60%,涤纶占 30%—35%,理论上,二者用量因价格变化而产生替代。
由于棉价的大涨大跌和相对高位运行,涤纶近几年的使用比例增长迅速,对棉花的替代作用最为显著。涤纶对棉花的替代不光根据订单的需求,更重要的则是价差的变化。
图1 粘短和涤短价格
(单位:元/吨)
棉花、涤短的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差价和比价的变化,进而影响棉花或涤纶短纤的需求量,最终导致棉花与涤纶短纤价格重新回到相对合理的差价或比价范围。观察2010年以来价差的变化,特别是2010/2011年棉花价格大涨大跌的行情中价差的变动,我们可以发现,从2010年至今,价差也经历了大涨大跌的行情。
从这波行情中,我们明显看到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对棉花的替代,这个替代从2010年年末开始显现,一直持续到2011年3、4月份。但后期随着棉花价格的快速回落,棉涤价差和棉粘价差大幅回落,替代明显减弱,涤纶的需求出现下滑。
图2 棉涤和棉粘价差
(单位:元/吨)
PTA和棉花比价分析
从成本上看,PTA 是涤纶短纤的主要生产原料,用量占到涤纶短纤生产的80%以上,另外有75%的PTA用于生产聚酯纤维,这使得PTA和棉花有必然的相关性。
PTA与棉花的相互关系主要通过PTA下游的涤纶短纤与棉花的替代关系而实现,尤其是在棉花紧缺且价格高企时,涤纶短纤对棉花的替代预期加强,从而使得PTA与棉花的相关性大大加强。例如PTA上市至今, 其期货指数与棉花期货指数相关性为0.77,但2010年6月至今,其相关系数高达0.95,此间涤纶短纤与棉花现货价格的相关系数也约为0.95。
图3 棉花与PTA比价
图3显示,棉花与PTA没有固定的比价,整体呈现波浪式上升格局,且经过每一阶段的上升之后,比价都会有一个回落修复过程,但整个比价区间却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棉花与PTA比价并不确定的根本原因是其替代关系属于间接替代,两者基本面的变化和经济周期的变化造成比价关系难以保持固定区间内运行,其商品特性要大于商品共性。
第一,生产方面,棉花属于农产品,产量受种植面积和天气影响大,生产具有季节性。而PTA属于化工品,产量受原料供应和开工率影响较大,生产具有连续性,产量的可变性较强。
第二,需求方面,棉花与PTA 的竞争关系以PTA 价格对涤纶价格的传导畅通为前提条件。当PTA 与涤纶短纤价格走势出现较大背离时,其与棉花的相关性也就消失了。对棉花而言,企业是否调整纺纱原料中涤纶短纤和棉花比例,不仅要看其价差变化,还要看订单的需求,这也弱化了其替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