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已经接近均衡水平。我们将继续加大汇改的力度,特别是较大幅度地实行双向的波动。”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引发广泛关注。
3月5日,在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当天下午,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汇率逐渐具备了浮动的条件,幅度可以考虑适当加大。二者的表述一脉相承,令市场预期人民币汇率改革或许即将有“大动作”。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越快越好,因为不加快汇改,金融领域其他改革也很难推进。现在来自国际收支方面的压力减轻很多,更应当加快改革,推动汇率市场化。扩大汇率浮动幅度是应该做的,但更重要的是央行要减少在外汇市场的干预。”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表示。
不管是从官方的表述看,还是从近期人民币中间价大起大落看,增强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的意图明显。一位国有大行外汇交易员指出,增强弹性可以通过两个方法来实现,一是扩大波动区间,二是提高中间价波动的幅度。“前者可更多地体现市场的供求关系,后者则由央行公布,所以‘扩大双向波动幅度’到底是指的哪一种情况,现在还难以判断。”
中间价“过山车”
在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过去曾提到的“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外,还增加了一句“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这一不同寻常的表述引人关注。
无独有偶,亦是从3月5日开始,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开始玩起“过山车”,先是连跌四天,5日当天就下跌139个基点,四天累计下跌253个基点;9日,中间价骤然上涨162个基点,创出年内最大单日涨幅;12日,中间价又出现高达209个基点的大跌,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
3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出现我国单月最大的贸易逆差315亿美元,市场人士认为,这亦是引发5日中间价大跌的重要因素。
央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3月12日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则表示,今年前两个月的贸易逆差对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是正面迹象。“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已经形成了比较持续的对人民币汇率的双向预期和双向波动,这种预期的双向波动持续的时间较长,范围浮动得也比较灵活。要不断地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无论从国际收支平衡看,还是从市场的预期看,现在的条件是日臻成熟的。”
前两个月,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升值0.14%,较去年同期升值0.72%的速度显著放缓。以201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作为参考基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今年头两个月的振幅达0.61%。进入3月份后,中间价从暴涨到暴跌快速转换,更凸显出弹性加强的特征。
3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再度大幅回调69个基点,报6.3328,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收盘价报6.3323,下跌53个基点。
“即便不扩大汇率波动区间,中间价的大起大落实际上已经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从客户来说需要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寻找合适的交易时机,而从银行的角度来说,要帮助客户对冲汇率风险的技术难度也更大。”上述国有大行交易员称。
何谓均衡汇率?
目前,更多反映市场需求的人民币即期交易价格只允许在人民币中间价上下0.5%浮动。在高层频吹暖风的背景下,市场对于人民币波动区间即将扩大寄予厚望,并预期波动区间将扩大至0.75%甚至是1%。
值得注意的是,温家宝还在会上提醒记者:从去年9月份开始,在香港市场无本金远期交割,也就是所谓NDF,开始双向波动。“这就告诉我们,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已经接近均衡水平。”
上述国有大行交易员称,如何理解“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是判
断人民币汇率政策未来走向的关键。“如果说加强双向波动是要在汇率接近均衡水平的基础上扩大波动区间,那这个均衡汇率到底是多少?是不是就是目前6.31、6.32左右的水平?这个是关键。”
张斌亦表示,即便扩大人民币波动区间,也不宜将其对汇率市场化的意义看得过高。“2005年以来,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的同时,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也加大,这造成了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所以与扩大波动区间相比,央行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更重要。”
他还指出,央行减少干预并非意味着央行不能干预市场,而是要有一套明确的干预规则,比如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央行才会入市干预。“日本、瑞士甚至美国央行都干预市场,但他们有明确的规则,这与汇率市场化并不冲突。”
不过,央行干预市场若从常态化变成非常态化,可能意味着对中间价的彻底“抛弃”。上述国有大行交易员称,目前人民币中间价还是汇率机制的核心,短时间内不可能会完全放开,“所以推动市场化还是会先从外围着手,比如扩大日内波动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