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与山东银监局协商,可能的解决方案是由银行提供一笔过渡资金暂时解决海龙短期融资券的兑付问题,同时潍坊市政府为这笔资金提供担保,具体解决方案还在和山东银监局及潍坊市政府协商,没有最终确定,但相信能够圆满解决。”
3月30日,作为该期短融主承销商的恒丰银行董事会秘书做出如上表示。在停牌七个多月后,刚刚复牌的ST海龙(000677)开盘即告跌停。
距离4月15日“11海龙CP01”的到期兑付日仅剩15天,而自2011年9月22日发生最后一笔交易后,该期债券就一直处于零交易状态,最新估值收益率已超过300%。
若事态发展果如前述恒丰银行董秘所言,意味着自2月中旬联合资信将“11海龙CP01”的信用等级下调至“垃圾级”后,萦绕在市场人士心头的中国债券市场出现的第一例实质性违约隐忧或将平稳化解。
“如果海龙债券能够兑付,对债券持有人肯定是好事,但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则是个悲剧,因为丧失了一个让信用债真正市场化违约的机会。”中诚信资讯副总裁郇公弟表示。
恒丰银行“分饰两角儿”
2月15日,联合资信发布公告,将山东海龙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BB+”下调至“CCC”,评级展望为“负面”,并将存续短期融资券“11海龙CP01”的信用等级由“B”下调至“C”。
这是自2006年“福禧事件”以来,中国债券市场第二次遭遇“垃圾级”降级。联合资信解释下调评级原因为,山东海龙经营支付压力很大,资金链极度紧张,“11海龙CP01”的到期兑付风险显著加大。
海龙此前公告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山东海龙合并报表总资产为71.94亿元,总负债73.4亿元,所有者权益为-2.46亿元,已资不抵债。此外,预计2011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0.02亿元;截至3月22 日,公司因资金紧张逾期贷款累计达8.78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 556.72%。
显然,山东海龙自身已无偿债能力。“如果海龙短融最终不发生违约,很大程度上只能寄希望于在当地政府协调下,动用其可控制的银行资源支持企业兑付。但对于银行来讲,向已经明显不具备还款能力、处于破产边缘、背负大量债务诉讼的企业发放贷款,将面临很大的内控和监管压力,最终能否实施变数很大。”中金公司在3月19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
从恒丰银行董秘对本报记者透露的情况看,海龙短融兑付很可能将采取上述办法,即在政府担保下,由恒丰银行垫付一笔资金。“如果由恒丰银行来提供这笔过渡资金,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定风险,这个还需要我们和市政府协商一些具体条款来降低这个风险。”他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恒丰银行或许正是借助于这期短融才得以避免贷款逾期的厄运。
2011年4月,海龙发行这期短融时表示,募集的4亿元中2.3亿用于偿还银行贷款,1.7亿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同年7月15日,海龙公告称,变更债券募资用途,3亿元用于偿还贷款,这一变更已在5月8日完成,“但其间由于公司第一大股东经营权托管、公司管理层变动和工作交接等原因,未及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作出披露”。
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之后发布的对山东海龙谴责公告显示,这3亿元正是用于偿还恒丰银行的承兑汇票。
另据山东海龙在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的2008年、2009年和2011年短融募集说明书,尽管恒丰银行在2008和2009年对山东海龙均有授信,但在2010年9月底前,恒丰银行或已停止与海龙的授信合作。
地方担保与市场化悖论
对于短融兑付问题,山东海龙证券法规部一位人士表示,由于公司4月23日发年报,根据相关监管规定,在此之前的一个月不能接受媒体采访,“一切以公告为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能联系到山东银监局相关人士接受采访。
数据显示,交易商协会主管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存量规模已经突破3万亿元。随着市场对于地方政府帮助兑付海龙短融的预期逐渐明朗,对规模日渐庞大的信用债券市场所产生的影响亦将凸显。
“如果连这样一个资产负债率超过400%的公司债券都不会违约,那几乎所有债券都不存在风险了,短期内这对债券市场是个利好,信用债券收益率肯定会下降。”郇公弟称。
但他指出,这种情况并不正常,因为信用债券的收益率本应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所反映的风险来定价,而海龙的所有财务数据对于投资者都已经失去了意义,唯一有意义的是地方政府的担保。
“从地方政府来说,4亿元的金额不大,而不兑付的后果会很严重,比如企业贷款成本急剧上升,或者不能再发债融资,所以它有这个动力去多方协调。”郇公弟称。
他的这一观点亦在恒丰银行董秘的表态中得到印证。“如果债券真的违约,不管是对于海龙、当地政府还是银行来说,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太大,所以地方政府很重视,我们一直在积极协商,相信这个问题最终能够圆满解决。”他表示。
如果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地方政府动用其可控制的银行资源支持企业兑付,郇公弟认为,这相当于将风险转移给了地方政府,而政府实际上是拿纳税人的钱去为企业买单。“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如果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到几千亿的规模,不可能出现信用风险都由政府来承担。只有允许企业发行高收益债券的同时允许其违约,才能实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