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3月5日发布公告,将禁止税号为5201和5203的棉花出口,其中包括已经在其政府登记的出口订单,而这两个禁止税号事实上已包括了一切未梳和已梳的棉花。印度政府上一次禁止棉花出口是在2010年度。
然而风云突变,在3月12日印度政府又正式公布取消了5日出台的棉花出口禁令(名义上的禁令已经解除,但是最新的公告仍然没有完全开放印度棉花出口)。面对印度政府朝令夕改的态度,抑或长期禁运态势,如何应对此类“闹剧”,减小国际贸易的摩擦风险显得至关重要。
印度出台此政策背景是因为棉花过度出口,导致印度纺织行业游说政府,要保证印度国内纺织企业用棉需求。然而,这种态势对于同为纺织业竞争对手的中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一直以来困扰中国纺织企业的大问题——纺纱用棉的成本差,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可能因印度禁止棉花出口,导致成本方面的压力继续扩大,进而影响下游坯布、面料,最终使得纺织服装的出口竞争力、接单能力下降。
因此,相关企业须理性看待此次棉花出口禁令,冷静采取措施,减小所受影响与冲击。
第一,完善合同条款,构建风险“防火墙”。选择信誉度好的棉花供货商,进口企业同外商签订印度棉合同中须约定“产地可选择”,这样可以为印度政府可能出现的爽约和不诚信加一道“防火墙”:即便至装船前印度棉出口仍禁止,外商也可以用西非棉、美棉甚至澳棉代替交货,进口企业补足差价即可。虽然对合同的履行有一定的冲击,但其影响要小得多。
第二,注重保税区仓储,增加采购的有效途径。由于目前各港口保税区外棉囤积数量比较大,估测各主港保税棉数量或将突破35万吨甚至40万吨,进口企业可以约定购买保税区的棉花,实地看货签订合同。即使印度港口棉花和已登记出口的棉花不允许装运,对保税区棉花市场供应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第三,进一步拓宽进口棉花渠道,减少进口印度棉的比例。对于半数棉花依靠进口的企业来说面对印度棉花出口禁令,须及时调整进口棉花的国别,如巴基斯坦、西非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棉花与印度棉价格和品质接近,企业可以加大这些国别棉花的采购量,逐步降低印度棉的进口比例,摆脱对印度棉花的依赖。
第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开发棉纱替代材料。近几年来,服装行业发展迅速,除了棉纱之外,许多企业还开发了多种棉花替代原料,如竹纤维、麻纤维等非棉天然纺织材料。此外,一些化学纤维也可替代棉花做原材料,缓解用棉需求,从而有效抗击印度棉花出口禁令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