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休闲服行业几年不做衣服都不缺衣服卖”。国内某服装企业董事长如是说。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服装企业特别是休闲服企业正遇到越来越突出的库存问题,这些企业包括李宁、特步、美特斯邦威等国内一线休闲服品牌,而部分二三线品牌的库存危机更甚。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传统粗放的生产模式面对低迷的市场需求,库存和资金链的压力骤然上升。如何调整运营策略、消化库存以维持良性运转,已成为国内服装企业特别是休闲服企业的燃眉之急。
连续十年超20%高速增长
休闲服是指人们在休闲场合所穿的服装,它包含大众休闲、商务休闲、时尚休闲、运动休闲等品类。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受到世界休闲潮流的影响,我国休闲服装市场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特别是2000年以来,伴随国民收入的增加,中国休闲服装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不断扩大。2001年至2011年,中国休闲服行业销售收入保持着年均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远高于同期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
2010年休闲服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321.96亿元,同比增长27.61%,资产规模达到4034.37亿元,同比增长22.38%;2011年(新统计标准),休闲服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485.90亿元,约占国内服装市场总量的60%,资产规模达到4249.06亿元。最近两年来,休闲服行业的资产规模和销售规模均保持了20%以上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国休闲服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6271家,实现销售收入7485.90亿元,同比增长27.33%;实现工业总产值7687.61亿元,同比增长29.42%;实现产品销售利润922.71亿元,同比增长33.48%;实现利润总额461.57亿元,同比增长32.92%。
另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休闲服行业实现进出口总额为718.87亿美元,同比增长18.90%,其中出口额为699.70亿美元,同比增长18.14%,实现贸易顺差680.54亿美元,同比增长17.35%。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休闲服行业已形成完整、贯通的产业链,具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完整的配套环节和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多个发达的专业化产业集群,聚集了大量的面辅料供应商和成衣厂商,形成了相对聚集的、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在品牌方面,“佐丹奴”、“真维斯”、“堡狮龙”、“班尼路”率先进入内地的休闲装市场,并逐步将它们的休闲服装专卖店发展到全国,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休闲服装市场的领军品牌。此后,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美特斯·邦威”和“森马”为代表的新兴休闲品牌纷纷崛起,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在全国铺建了庞大的营销网络。
前瞻产业研究院休闲服饰行业研究员吴朝瑜认为,在国民经济稳步前进、国民收入稳定的有利环境下,休闲服饰零售市场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但随着行业走向成熟,市场增速将趋于稳定。预计2012-2015年,我国休闲服行业增速有望保持在20%左右,预计2012年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9000亿元,到2015年突破一万亿元。
质量与品牌的缺失
今年1月,广东省质监局公布了休闲装等10种产品的抽检结果,其中休闲服装的抽样合格率仅为62.8%,是10类产品中合格率最低的产品,而不合格产品中,有6个批次的休闲服装产自东莞。作为国内最主要的休闲服生产基地之一,东莞的休闲服装产品质量,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内的生产水平——中国休闲服饰的产品质量同样令人揪心。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休闲服行业内中小型企业数量为5343家,占企业总数的85.20%,中型企业有890家,占企业总数的14.19%,而38家大型企业仅占总数的0.61%。
前瞻产业研究院休闲服饰行业研究员吴朝瑜指出,我国休闲服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直接导致了行业的无序竞争,大量中小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产品主要以低档次、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市场竞争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并直接导致行业整体竞争力的低下。
除去自身实力的限制,国外品牌强势进入中国市场,也给国内休闲服企业带来严峻的威胁。
作为最具增长潜力的服装市场之一,中国已成为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全球化战略的必争之地,从奢侈品牌到大众品牌,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大举抢滩中国市场,利用品牌、资金、技术、信息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大了渠道拓展和产品营销的力度,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服装市场需求疲软,国内大量的出口型服装生产企业的库存剧增,资金链绷紧。
库存剧增,资金周转不灵活,这也导致了国内企业更无暇顾及研发和创新,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系统。与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相比,我国休闲服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明显落后,尤其是面、辅料的研发能力、新型服装款式的创新能力、制作工艺的开发能力以及品牌价值的提升能力。
在国际休闲服装市场上,美国、意大利、德国的休闲服市场规模居全球前三位,而欧美因为具备市场优势,集中了全球众多悠久的休闲服品牌,包括美国的Gap、Levi’s、LEE,丹麦的Jack&Jones、Bestseller,西班牙的Inditex、ZARA,瑞典的H&M等。
而反观国内,由于缺乏对品牌的认知,或不重视品牌形象的维护,许多国内休闲服品牌成为昙花一现。有调查显示,每年中国服装市场上大约有2000多个品牌被淘汰,平均每天有6个品牌被淘汰,而每个品牌的平均寿命只有短短的4个小时。2000年-2010年间,中国前500名的服装品牌平均寿命仅有1.5年左右。
前瞻产业研究院休闲服饰行业研究员吴朝瑜指出,优秀的品牌给企业创造的超额利润是巨大的,但是目前国内加工企业的利润相当低,如中国加工出口的衬衫平均一件只有30美分到40美分的利润,这就造成了中国服装制造行业的规模在逐步扩大的同时,利润率却在低水平徘徊。
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纺织品牌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努力形成5-1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100个国内市场认知度较高的知名品牌,50家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出口比重达到25%。
前瞻产业研究院休闲服饰行业研究员吴朝瑜认为,虽然我国休闲服行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在产量和数量上取得较大发展,但仍然存在较明显的质量与品牌方面的缺失,而在“十二五”国家继续推动纺织业发展的潮流之下,休闲服行业依然可以借此机遇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提高我国休闲服行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