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国家发改委年内首次下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30元和310元。据此,90号汽油和0号柴油的零售价格每升分别降低0.24元和0.26元。”显然,这是一则令大多数百姓高兴的消息。然而,作为大宗商品走势标杆的原油,其价格大跌所带来的影响并未结束,大宗商品目前仍处于探底行情中。有专家认为,在原油的带领下,未来一段时间,大宗商品随时可能开启一轮新的下跌。
事实上,原油价格的下跌意味着需求的减缓,全球经济依然没有走出低谷。今年以来,国际棉花市场“跌跌不休”的状况,也显示了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导致对棉花需求下降的现实。从2010年9月1日国内棉花价格由18002元/吨一路飙升至31302元/吨的“天价”, 到2011年8月末棉花年度结束时,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回落至19307元/吨,“过山车”行情让人记忆犹新。在反思造成这些现象的各种因素时,棉花的炒作成为千夫所指,为此,我们有必要引出一个理论性话题——棉花商品的金融属性。
大宗商品金融属性日益凸显
在金融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商品特别是国际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越发明显。所谓商品,其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货币用来衡量商品的价值,价格也随之产生。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价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的商品都有价格,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通过价格表现,价格的波动反映商品的稀缺性或者说供求关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供求信息以及其他能够对价格产生影响的因素很难做到对所有人的公平,价格偏离价值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特别是有人意识到这种偏离可能带来巨大利益时,投机行为随之产生。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商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是一旦价格不反映供求关系,甚至大幅偏离价值时,商品成了投机的媒介或载体,决定商品市场价格的就是商品的金融属性了。
正常情况下,商品的基本属性对商品的价格起主导作用,市场价格的走势由供求关系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商品的金融属性可以发挥主导作用。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不断被炒家利用。国际原油价格自2004年以来持续上涨,2008年7月11日达到147.27美元/桶的历史高位,此后又一路狂跌,当年年底便跌至40美元/桶左右,创2004年以来新低;黄金价格走势则一路看好,虽然经历了2008年的波动,但总体看一路上扬,10年来从300美元左右涨至接近1600美元,翻了5倍多;2010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更是出现集体上扬的局面,大宗商品价格全面走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制的商品价格指数显示,全年商品价格综合指数同比上涨24%,工业用农业原材料、有色金属和食品类价格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为32.1%、32.1%和26.5%。
“过山车”行情彰显棉花金融属性
棉花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大宗商品,中国作为棉花第一消费大国,长期以来产不足需,高度依赖进口,但国际资源配置与生产需求有时间差;作为农产品,棉花又存在季节性、区域性生产和常年使用的矛盾。
2010年纺织需求强劲而自然灾害却导致全球棉花减产,这些因素都对棉花价格产生了影响。但从历史经验看,这些因素是导致棉花价格波动的日常因素,受这些因素影响的棉花价格不会偏离价值太远。特别是近年来,国际棉花市场期末储备充足,常年供求基本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不足以导致价格发生巨大变化,而“过山车”行情的出现则说明棉花的金融属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商品的金融属性是与商品的可投资属性紧密相连的。商品的稀缺性、可囤积性、单位价值和易变现性等决定了商品金融属性的强弱程度。棉花作为农业产品和工业原料,本身兼具易囤积、易保值的特征;其次,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完成,皮棉质量和包装逐步与国际接轨,具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规格,且单位价值较高,方便流通和变现。再次,后金融危机时代流动性泛滥成为棉花金融属性发挥作用的诱因。2010年,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中逐步复苏,各主要经济体继续实施经济刺激计划,大量资金亟需寻找投资的方向和目标,加上通胀和减产预期等因素刺激,这些都为棉花的金融属性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我国国内,郑棉期货市场经过6年的探索和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投机者成为市场活跃个体,导致期货价格暴涨暴跌。
供求关系仍主导棉花价格
无论如何,棉花的金融属性虽然可能会导致商品价格大幅偏离内在价值,但这种偏离一般是短期的,长期来看,供求仍然是决定价格的基本因素。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商品的金融属性是在基本属性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商品的金融属性不过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基本属性(价值)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表现形式。2011/2012棉花年度世界棉花价格的走势已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毋庸置疑,在棉花价格由金融属性发挥主导作用时,市场成为投机者的乐园,对于实体经济的经营者便蕴涵了极大的风险。因此,在棉价高企特别是市场价格大起大落时,我们要更加关注投机炒作的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价格风险。宏观层面上,有关部门也在加强对行业的研究,及时出台政策保护棉花产业健康发展。譬如2011年,国家出台的棉花临时收储制度,在稳定棉花市场价格方面起到了“定海神针”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业内专家建议,收储价格的确立依据、调节机制、操作流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临时收储作为一项长效机制确立下来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在市场化和信息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中国的棉花产业将面临更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整个棉花生产面积、购销价格到纺织市场的运行稳定通畅仍然是最为核心的问题,棉花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进一步的保护和支持。
在金融监管层面上,专家建议期货监管和信贷监管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对期货市场投机炒作行为的打击和限制,投机资金不能没有约束,任意妄为。另一方面,金融支持和信贷安全要得到有效的统一。棉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农发行信贷支持是全国棉花收购的主要资金来源,每年信贷支持收购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3左右,但目前来看,无论棉花收购企业还是纺织企业普遍实力较弱,自有资金实力不强,因此更要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管,严格防范信贷资金进入期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