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温家宝总理在武汉市调研经济运行情况之后主持召开了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在会上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这一消息本周一提振了亚洲股市。
但是,亚洲股市真正得到“提振”是在周二。因为周一收盘以后有消息人士透露:项目审批将会加速,上半年有可能迎来项目审批的高峰;与这些项目相关的中央预算资金有望提前下拨。前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所长张汉亚也印证说,与前两年相比,今年政府预算内投资下达速度明显加快了。
促使温总理调整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四月份的经济数据。在四月份经济数据公布之前,大多数机构偏乐观地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在二季度触底、从三季度开始回升。但是,四月份的经济数据出乎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料。
首先,作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出口发动机似乎正在熄火。一季度的外贸数据已经不尽如人意,4月份的情况更糟。经季节调整后的出口增速从3月份的9.8%降低到4月份的7.2%;今年1至3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7.6%,1至4月份降为6.9%;同期,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率从6.3%降低到5.3%,加工贸易进口增长率更是从1.2%降低到-0.3%。加工贸易进口增速对应着一个生产周期之后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速。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也在逐月降低之中:前两个月为21.5%,前三个月为20.9%,前四个月为20.2%。当然,尽管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速分别回落了1.2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但同比增速仍然高达25.9%和25%,远高于东部地区的18.8%。
再次,今年前四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速度相比去年降低了2到3个百分点。由于年初价格变化情况复杂,实际消费增长速度难以计算。但可以判断的是: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消费还无法替代出口和投资。
此外,消费者价格指数、银行贷款以及外资流动方面的数据也不乐观。
基于以上数据,各大机构纷纷下调中国经济二季度和全年的增长预期。动作较快的瑞银以《情况不妙》为题,于5月14日宣布把中国经济二季度增长预期从8.4%下调到8.0%,把全年预期从8.5%下调到8.2%。
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短期经济政策的方向与力度。如果政策不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做出反应,那么进一步调低增长预期是注定的。如果政策转变仍然维持“预调微调”的步调,那么二季度将不是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底部。
去年一季度之后,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其副作用将在未来几个月里显现出来。在今年2月份和4月份,CPI环比指数已经两次出现了负数(-0.1%),5月份可能继续为负数。如果不是因为鲜菜价格意外大幅上涨,3月份的CPI环比指数也会是负数。
在通货紧缩预期形成之前,放松货币就能够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在通货紧缩预期形成之后,仅仅放松货币就不一定起作用了。“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没法强迫它喝水。”当然,肯定会有经济学家说,那是因为你放得不够多。按照后一种说法,“微调”是不够的。
能够让宽松货币政策起作用的辅助手段有两个:一是宽松的财政政策,二是关键领域的结构改革。这两个手段的区别是: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恐怕只能再承担一次2008年式的经济刺激任务,但中国经济的结构改革还需要至少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作者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重庆农村商业银行(03618.HK)独立董事。著有评论集《见证通胀:动荡世界中的中国利益》。您可以通过新浪微博或者搜狐微博和作者联系。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