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乌云笼罩中国经济,北京方面已开始谈论支持增长,对于它具体将采取什么行动,各方的猜测越来越多。
一些分析人士预计,中国政府将再度取出2008年的剧本,宣布一项大规模刺激计划。但另一些人表示,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中国高层一方面对当前的放缓不那么心慌,另一方面对又一场支出热潮的危险性更加警觉。
以下是中国的政策选择、以及对其实施可能的评估。
1. 坚持原计划
对于国内不稳的房地产市场和欧债困境冲击波的担忧,在中国算不上什么新闻。这些担忧已存在了近一年,在此期间官方在放松货币政策和增加财政支出的问题上非常谨慎。
自去年11月以来,北京方面已两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向经济注入更多资金。官方还加大了保障房建设力度,要求到2015年建成3600万套保障房,这是一个庞大的投资计划。在汇率方面,中国官方今年让人民币兑美元微幅下跌,以帮助艰难挣扎中的出口企业。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已开始实施较长期的税收和金融业改革,这是其战略的一部分,目的是减轻中国经济对投资的依赖,把重心转向消费。
直到不久以前,北京方面还满足于在这条渐进主义的道路上走下去。中国经济显然有所放缓,但从今年首季度8.1%的同比增幅看,距离崩溃还很远。重要的是,与2008年2000万蓝领工人几乎在一夜间失业的情况不同,目前劳动力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危险迹象。
在国内经济增长不出现更严重的滑坡、欧洲也没有爆发全面危机的情况下,原计划(渐进式地放松货币政策;一些额外的财政支出,尤其是在保障房领域;加上较长期的结构改革)看上去仍颇有说服力。
“就北京而言,它首先应当做的,是认真实现2012年的各项既定目标,而不是急于宣布任何新的大规模刺激计划,”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经济学家陆挺表示。
2. 低度刺激
过去几周里,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长力度的信心出现动摇。从发电量到银行放贷,4月份的数据可谓令人失望,显示经济放缓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在加重。
一个月的数据算不上什么趋势,但政府似乎在针对各种麻烦迹象“投保”。
中国总理温家宝上周表示,政府应当“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此言被视为打响了更大胆财政支出计划的发令枪。近日官方媒体有一连串关于投资项目的头条新闻,从机场扩建到新建钢厂,这些项目都已得到中央规划部门——国家发改委的批准。
同时,政府已出台(或将要出台)一些鼓励消费的小型措施,包括补贴高能效的家电产品,以及再度实施旨在鼓励购车的“旧车换现金”举措。
不过,与2008年形成反差的是,中国政府压低了外界对于潜在刺激规模的预期,甚至否认正在酝酿任何真正的刺激措施。
本周,中共机关报之一《光明日报》网站发表的评论员文章表示,“即使国家发改委的工作状态超常”,也未必“意味着其忙于一个新的经济刺激计划”。
在这种情形下,将不会有正式的“刺激计划”,官方也不会显著放松货币政策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相反,政府将借助经济“微调”(如加快投资和消费补贴)来形成对经济的明显提振。“所有这些迹象都向我们表明,新一轮财政刺激已经启动,尽管其规模仍有待观察、而且不太可能与2008-09年的‘震慑型’刺激达到同一个数量级,”加拿大CNC资产管理公司(CNC Asset Management)的刘纳表示。
3. 2008年的大规模刺激“重演”
规模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大约10%的2008-09年刺激计划,给中国留下两个烂摊子,一是债务飙升,二是通胀居高不下,政府在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忙于清理后果。这个经历使北京方面在出台又一轮大规模刺激的问题上有所犹豫。但如果增长滑坡变得更加严重,这种不情愿就会消散。中国投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上周警告称,若没有政策刺激,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放缓至6.4%,而北京方面认为,至少需要达到7%至8%的增长,才能创造足够就业。
因此,一些分析人士开始讨论再度出台2008年那种大手笔支出计划(尽管会有一些改良)的可能性。这一次,投资可能被导向发电、清洁能源、以及水务基础设施,而非像2008年那样,重点投入交通运输网络。
瑞信(Credit Suisse)经济学家陶冬表示,总刺激金额可能高达2万亿元人民币(合3150亿美元),是三年前的一半,但远高于官方这一次迄今所提到的。
除了财政刺激以外,中国政府还掌握着几张王牌。2008年,官方曾大幅下调利率,还一下子逆转偏紧的楼市政策。这些措施对中国在2009年的复苏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也推动房价飙升。
类似措施将再度成为提振中国经济的猛药,但也带有潜在的危险。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开出这剂猛药还为时太早。
“我们目前并不预期会有降息或中央政府明确放松房地产政策,但如果经济没有起色,此类措施将在第三季度出台,”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经济学家在一份简报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