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合媒体报道,6月24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等6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刚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对相关政策进行了微调。《意见》提出,凡家庭名下(含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无房产登记购房的均视为首套房,金融机构在风险收益平衡的基础上,原则上应给予基准利率下浮30%幅度内的优惠。
点评:这是首个省级政府出台房产新政,新政鼓励刚需但首套房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只认房不认贷”的界定将释放一部分需求,另外也明确了鼓励房贷利率7折优惠。由于河南此次新政涉及修改首套房定义,很可能被市场看做是试探中央政府底线的救市行为,如果中央政府对此默认,或引发其他地方政府效仿。楼市政策博弈深化,市场也将随之再起波澜。
2. 路透社报道,业内人士周一透露,央行今日向部分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询问逆回购需求,预示本周可能会有逆回购现身。
点评:月末季末效应继续凸显,昨日14天SHIBOR上涨73.58个基点,其他1个月以下期SHIBOR也升至短期高位,央行必须要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投放资金。如果逆回购效果不明显,且7月份资金面依然较紧,不排除会有存准率下调的可能。
3. 21世纪网报道,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表示,在上交所的十年规划中,到“十二五”期末,上交所年交易量要达到100万亿元,争取市场规模扩大一倍;到2020年,希望能再增加50%,股票市值能有70-80万亿的交易量。
点评:张育军的讲话内容其实并不新,市场扩容在证监会早前的文件中已经明确,但投资者需要重新认识到扩容将是中国股市长期面临的问题。这会给市场的长期估值中枢带来压力,同时市场可能更加两极分化,除了估值变化两极分化以外,个股流动性也会分化,因此绩差股和高估品种长期风险可能会大于大盘蓝筹。
4. 据中国国资委网站消息,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开始进入一个紧缩时期。在紧缩时期,成本因素对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作用影响日益突显,对一些企业而言更是关系生死的问题。面对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央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降低成本工作,不断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点评:中国国资委官员公开表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将处于紧缩态势中,企业需要降本增效。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政府正面面对了全球性的经济疲弱,另一方面也明确了中国经济在未来倾向于提升效率而不是追求增速。继续对财政和投资扩张抱有的预期应适当下调,中国经济这次转型可能比以往更切实际。
5. 中信重工6月2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确定本次发行的发行价格为人民币4.67 元/股,此发行价格对应的市盈率为16.19倍。网下申购日期为6月26日至6月27日;网上申购日期为6月27日。
点评:中信重工发行价格和申购日期已定,本周申购将对市场资金面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中国股市成交萎缩和走势低迷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可能雪上加霜。中信重工发行市盈率高达16.19倍,与市场同类上市公司相比并无太大优势。
6. 深华发A6月25日晚间公告,近期,公共媒体关于深圳前海的政策信息频传,公司据此核实:截至目前,公司在深圳地区的土地房产集中于福田区华发北路与光明新区公明街道,在深圳前海及附近区域没有任何投资项目或土地储备,且没有与前海有关的任何投资意向。
点评:深华发A的公告提示投资者概念股炒作风险。前海概念股虽然有政策利好预期,但资金炒作只将政策看做简单的催化剂,个股表现则是纯粹的资金行为。投资者一方面要甄别实质性受益品种,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这种炒作在弱市中其实蕴含的风险更大。
7.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股市收盘走低,科技和金融类股领跌,因投资者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大大抵消了美国国内利好经济数据带来的提振作用。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盘跌138.12点,至12502.66点,跌幅1.1%。标准普尔500指数跌21.30点,至1313.72点,跌幅1.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56.26点,至2836.16点,跌幅2%。
点评:虽然本周欧盟峰会很可能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但市场对峰会能取得进展似乎充满疑虑。外围市场情绪反复波动强烈,昨晚欧美股市均大幅下跌,大宗商品价格也继续表现疲弱。
综合评论:
在经济见底预期动摇和资金面压力的双重打击下,沪深股市本周开局不利,而这种弱势可能会继续延续,因为短期内上述两个负面因素难以消除。对冲前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宽松政策出台,但就以目前的政策节奏来看似乎有难度,而且政策效用也正在遭受市场质疑。后者则需要央行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但对股市而言中信重工申购和市场整体弱势会削弱央行投放资金对股市的影响。从市场层面来看,成交低迷和资金抱团品种大跌,市场短期内可能难以找到核心反弹力量。因此综合来看,市场弱势格局将延续。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