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不再像是悬崖边上垂死挣扎的人:双脚晃来晃去,双手紧紧抓住暴露的树根。欧洲领导人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时间(他们似乎总能做到这一点)来解决更大的问题(他们似乎从来不曾解决过这些问题)。
但欧洲低迷的经济正在影响世界其它地区,从亚洲、欧洲和美国周一出炉的一系列制造业指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情况。
所有这些指数都指出了同一个问题:制造业正在放缓。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资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Paul Dales)写道,显然这是迄今为止最明显的迹象,表明美国经济像欧洲和中国一样正在放缓。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低于47.0时经济才真正进入另一次衰退。这表明,6月份PMI所揭示的情况仍然和美国经济处于增长周期的判断一致,尽管折合年率计算经济增速略低于1%。
对于股市来说这会是一个问题。正如我们在周一上午指出的那样,上周五的反弹令标准普尔500指数结束了只跌不涨的走势。如果全球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或是在表面看来和衰退无异的一种状态,那么上述涨势难以持续。但高盛(Goldman Sachs)仍然预计标准普尔500指数在年末将收于1250点附近。
虽然美国股市上周大涨,但美国国债市场的走势则更为谨慎,周一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回1.57%的警戒位置。欧盟领导人峰会结束后西班牙和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跌,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欧元区可能解体的迫近威胁得以解除。不过投资者还须密切关注上述国家的国债收益率。
但基本的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同时在放缓。欧洲永无止境的危机以及经济衰退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催化剂。想要扭转这种局面并不容易。几个月来有关这方面的证据不断累积,疲于应付欧洲那些事情的市场忽视了这一点。
IHS首席美国经济学家高尔特(Nigel Gault)写道,全球性的经济低迷终于在6月份波及到美国制造业,和世界其它国家相比,美国经济情况看上去依然要好些。但和全球其它很多国家的情况一样,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发布的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也跌破了50这一分界线。
想要说清中国、美国和德国这三个国家中哪个的情况更令人感到意外并不容易。显然美国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令很多人猝不及防(当然已经预测到另一次衰退的经济周期研究院(ECRI)以及关注地区联储报告的那帮人除外)。德国制造业呈现三年来最大幅度的减速。但中国的情况恐怕还是最令人感到意外的。
对于中国来说,制造业下滑造成的影响较大。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在二季度跌破7%的可能性较大。如果GDP增速停留在这一位置,很多问题将因此产生。摩根大通(J.P. Morgan)认为,中国二季度GDP增速将降至6.6%左右的水平,但预计2012全年的GDP增速将达到7.7%。
正如我们上个月指出的那样,对中国经济来说,7%是一条分界线。低于7%,中国经济就可看做出现了硬着陆:就业创造会因此停滞,其在政治上造成的连带性影响比经济上更大。中国政府和民众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约定,这项约定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增长。如果无法实现这一点,那么你将看到社会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