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棉花这行20多年了,下游棉纺行业的形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严峻。”
“现在的棉纺行业,远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期间残酷,是近二三十年来最残酷的一年!”
这两句话,前者出自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之口,后者则是在棉纺业一线打拼的德州市夏津县天润纺织公司董事长田绍庆所言。虽然身份不同,但两人均表示,国内的棉纺行业正面临着近二三十年来最严峻的考验。
棉纺行业的困境有多种原因,其中棉花进口配额制更成为争议焦点。
“棉花进口配额制,既造成了国内外棉花价格的巨大差异,严重削弱了国内棉纺企业的竞争力,也造成了国内棉纺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今年全国下发189.4万吨进口配额,这相当于国家对拿到配额的企业补贴80多亿元,中小企业怎么玩?”德州某棉纺织企业的负责人说。
马俊凯认为,作为保护国内棉农利益之举,棉花进口配额制有其必要性,但其弊端也很明显。
纺企停工再现
21日,从青银高速公路夏津收费站往南500米,一座纺织厂———金龙纺织有限公司进入视野。有些异样的是,这家纺织厂院内院外冷冷清清。门卫告诉导报记者,这里已经停产了。
此前,已有夏津县多名棉纺业人士证实,金龙纺织因资金链断裂已经停产数月。
夏津停产的棉纺企业并非金龙纺织一家。在该县南城镇,瑞昌纺织有限公司曾是当地的一个纳税大户,但这家公司也在近期“倒下”,公司厂房设备已由夏津县另一纺织企业租赁经营。
作为棉纺大县,夏津有140多家纺织企业,纺纱规模230万纱锭,占德州市的45%。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期间,也曾出现过个别棉纺企业倒闭的现象,如今是再次出现。
21日,来到夏津县宋楼镇西屯工业园,这里是夏津县纺织业最密集的地区,数十家纺织企业坐落于此。
时至中午,在一家小餐馆吃饭的纺企员工正海阔天空地闲聊,但一说起企业的经营情况,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皱起眉头。
据田绍庆介绍,夏津县棉纺织业的大规模发展始于2002年,现已颇具规模。作为民生产业,这一行业吸引当地就业达3万人以上。但目前,当地棉纺行业正面临着“洗牌”。
马俊凯分析说,目前德州及周边地区的棉纺企业,开机率在60%左右,整个市场正面临着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因为拿不到进口棉花配额,缺乏竞争力,面临退出市场的结局。
“市场一片低迷,特别是一些中小棉纺企业,在产品档次、设备技术、管理、用工等方面都面临着瓶颈。谁能突破这些瓶颈,就能迎来一片新的发展天地;反之,则将难以逾越目前的难关。”田绍庆说,作为夏津县最大的纺织企业之一,天润纺织正在加大产品、技改、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力求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
“怎么和人家竞争?”
国内棉纺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有多重原因。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夏志林对导报记者分析,这些原因包括:棉花价格剧烈下挫,导致棉纺企业在前期储备的原料大幅减值;下游市场低迷,国内外需求不旺等。但其中一个不得不强调的是,国内外棉花价格的巨大差异。
“中国纺企使用的棉花是全球最贵的。”夏津润通纺织总经理田连臣向导报记者表示。
23日,中国棉花价格328指数为18273元/吨,国外同等规格的棉花,纳完进口滑准税后,仍比该指数低出近4000元/吨。
“纺织业现在是全球竞争。国内外棉花价格(每吨)差一两千元,企业通过内部挖潜还可以弥补,但国内棉花价格比国外贵近4000元/吨,我们的棉花价格快要赶上人家的棉纱价格了,怎么和人家竞争?”田连臣说。
国内外棉纺业竞争力的改变,正在使国际棉纱大量拥进国内市场,而国内棉纺企业却在国外市场受挫。
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我国进口棉纱10.83万吨,虽然环比减少13.33%,但同比却增长1.2倍;净进口量为6.96万吨,环比减少12.35%,但同比增长244.46%。今年1至6月份,国内累计进口棉纱66.13万吨,同比增长63.24%;累计出口棉纱仅22.55万吨,同比减少2.97%。
田绍庆介绍,目前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所产抵档棉纱价格仅有2.2万元/吨左右,而国内的生产成本在2.7万元/吨以上。另外,国内新一个棉季的收储价格较去年有所提高,已达到2.04万/吨,这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国内外棉纺企业的成本差距。
“公开的秘密”
国内棉花价格之所以远高于国外,要归因于棉花进口配额制。
“虽然国外棉花价格远低于国内,但国内棉纺企业要想进口国外棉花,首先要拿到配额,这样就能保证国外棉花不会大量拥进国内市场。”马俊凯说。
他认为,“棉花进口配额制度,目的是保护国内棉花产业,也确实为国内棉农的利益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其弊端也是明显的。”除了前述国内外棉花价格的巨大差异之外,这一制度也造成了国内棉纺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特别是一些中小棉纺企业,对此怨声载道。”
田连臣算了一笔账:目前国内外棉花价格相差4000元/吨左右,高峰时曾达5000元/吨。如果一家企业能拿到1万吨配额,就相当于这家企业获得约4000万元的“补贴”。今年已下发189.4万吨配额,相当于国家补贴了80亿元左右。但这80亿元通常是与中小棉纺企业无缘的。
夏津县140多家棉纺企业中,能拿到配额的屈指可数。
拿不到进口配额,国内棉花质量、数量又达不到要求,一些棉纺企业只能从其他途径寻求购买进口配额。导报记者从德州的多家棉纺企业得到证实,棉花进口配额的转让、流通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绝大部分真正做棉纺的中小企业拿不到配额。”上述德州某棉纺织企业负责人介绍,“由于今年国内外棉花价格差距较大,配额的价格最高炒到了3500元/吨,目前仍在3200元/吨左右。某些有背景的企业,拿到配额后什么不用做,随手一转,几千万、上亿元的资金就到手了。”
困境求解
由于棉花进口配额制存在诸多弊端,一些棉纺企业特别是中小棉纺企业一直呼吁取消配额。
但马俊凯认为,配额制的目的是保护国内棉花产业。如果取消配额,国外的低价棉花可能大量拥进国内市场,从而冲击国内棉价,国内棉农种棉的积极性将会更低。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此前曾在德州地区进行调研,以寻求既能保护棉农利益又能平衡棉纺企业利益的新途径,其中重点探讨的方案是,取消进口配额制,给棉农直接补贴。
据了解,国家目前对农民种棉尚无补贴,仅对购买棉籽有少量补贴。马俊凯也算了一笔账,在目前棉价基础上,给棉农每亩补助130元至150元,或能使棉农种棉积极性不再下滑。
上述德州某棉纺织企业负责人则提出另外一条建议:如果不取消进口配额,可以把进口配额统统分给中储棉,由中储棉收储之后,再对外公开竞拍。这样,国内所有的棉纺企业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也可避免在分配进口配额过程中出现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
此外,还了解到,除国内棉花价格太贵、市场需求不振等因素之外,众多棉纺企业在融资方面都面临巨大困难,很多银行都对棉纺企业收紧信贷,使整个行业形势雪上加霜。
因此,众多棉纺企业呼吁,在行业困顿期,国家能在税赋、金融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助企渡过目前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