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启动内需的强烈氛围下一度“失宠”的出口,有可能重新受到重视。继5月进出口总值增长14.1%给困难中的中国经济以惊喜之后,6月进出口总值增长9%,再度稍微超过市场预期。曾被视作“不能指望”、“不可持续”的出口,为当前的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上半年的出口表现,并不像许多专家原先预计的那样差。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增长9.2%,进口增长6.7%。虽然离今年“两会”确定的进出口总额增长10%的目标还有2个百分点的差距,但在欧债危机严重拖累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绩已属不易。
专家们的预测偏差主要缘于两个忽视:过分重视欧债危机的拖累,忽视了新兴市场对中国出口的拉动;过分重视东部地区出口乏力,忽视了中西部地区的出口潜力。上半年中国对欧盟进出口微增0.7%,对日本进出口下降0.2%,对欧盟、日本传统市场贸易增速几乎停滞。东盟继续保持我第三大贸易伙伴地位,上半年双边贸易总值同比增长9.7%。同期我国对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的出口增速均高于总体出口增速。从国内看,上半年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东部地区出口小幅增长,而中西部的重庆、河南、四川和江西等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 2.5 倍、91.6% 、74.7% 和54.1%,明显高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
因此,正是外部需求的差异和国内地区间出口增速的差异,平滑了中国进出口的大幅波动,保持了较稳定的出口增长。
有一个特点对中国非常有利。上半年,我国出口价格同比上涨3.9%,进口价格同比上涨1.5%,“贸易条件”指数为102.4。也就是说,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可以多进口约2.4%的商品。上半年,铁矿砂、钢材、铜、铝和大豆等大宗商品的进口价格同比下跌,这对原材料需求较大的中国来说十分有利。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多储备一些重要的原材料和物资。
下半年中国进出口情况会怎样?
欧洲基本没指望。对美国进出口能否保持上半年11.9%的增长,是巨大的未知数。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等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的需求是否有滞后的萎缩效应,是最大的变量。对东盟出口可能因南海问题受到或多或少的干扰。
真正的挑战来自国内。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上半年中国贸易方式和结构出现“一般贸易比重提高,加工贸易放缓脚步;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降低”等持续改善的特点。
但中国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代价,是低级产品贸易份额被挤占和蚕食。最严峻的挑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的出口产品综合成本上升。中国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品在欧洲、日本、美国的市场份额,现在也在被南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所挤占。改进外贸结构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转方式、调结构的效果又直接影响了进出口的发展。
从政策来看,央行6、7月份降息比较及时,温总理最近强调要加大预调微调的力度,预示着对下半年进出口增长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全年实现10%进出口总额增长仍然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