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皮革行业进出口增速告别“双位数”,全部跌至10%以下。在此形势下,真皮标志的推出对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至关重要。走转移与转型结合、扩张与提升共进的新型产业发展之路才能使中国皮革业更具竞争力。
近日从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与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上获悉,今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制鞋业出口值为334.61亿美元,同比增长9.1%,增速回落18.74个百分点;进口值37.6亿美元,同比增长9.3%,增速回落10.94个百分点;实现顺差297.02亿美元,同比增长9.05%。至此,行业进出口增速告别双位数时代,全部跌至10%以下。
中国皮革业经过30多年的粗放式发展,目前已进入了转型期,这种转型既是自身发展使然,也有不得已的外因影响。
金融危机尚未平息,欧债危机形势不断恶化,全球实体经济持续疲软。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低迷,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皮革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企业还要面对各种要素成本的提升,行业转型迫在眉睫。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产业如何承接转移,到哪里发现新的市场与机遇?这些问题都摆在处于转型期的皮革企业面前。
产品升级打造绿色产业链
从中国皮革协会对今年上半年行业运行的调研报告中发现,从市场来看,出口型企业比内销企业难做,外销比重大的企业销售额下降,外销利润下滑;从规模来看,品牌鞋企、年生产能力在1000万双的鞋企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较高,而中小型企业则有关停倒闭的风险;从品牌来看,为国外大品牌加工的企业订单缩水严重,且企业议价能力较弱。
在此形势下,真皮标志的推出对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就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加强真皮标志与生态皮革企业之间的合作,能有效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夯实皮革行业打造绿色产业链的基础”。中国皮革协会会长苏超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优先采购获得生态皮革使用资格的成品革只是一个开始,皮革协会将开展系列工作,加强双方信息沟通,反馈市场信息,促进生态皮革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引领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由内而外实现调整升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奥康和康奈是国内真皮标志的排头企业。作为我国首例证明商标,真皮标志已经获得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成为行业实施质量自律、铸造培育行业品牌的成功样板与平台。
在新形势下,真皮标志融入了“环保、诚信、品质、时尚”等新鲜元素,企业在原料的选择上变得越来越谨慎。在本届展会上,东明实业、兴业皮革、开元皮革、泰庆皮革等知名生态皮革企业悉数登场,与真皮标志企业联袂出展。“真皮标志—生态皮革”这一集体品牌仍将以专门的展区、统一的形象在展会亮相,以便突出国内皮革行业“生态皮革”群体“天然、环保、健康”的内涵。
产业转移走向中西部
记者了解到,今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制鞋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937.59亿元,同比增长14.58%,增速回落11.68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同比增长23.1%,比东部快10.5个百分点,其中湖南、江西、河南等地产值增速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今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制鞋业利润总额为224.87亿元,同比增长20.35%,增速回落12.49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增速为45.3%,比东部快31.9个百分点。
从地域来看,我国东南沿海企业面临的压力较大,而内地企业相对平稳;从企业布局来看,在特色区域的企业,比分散布局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大。不断发展的产业集群是中国鞋业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战场和中国鞋业发展重要的承载者。
在展会上,记者看到皮革生产基地的企业抱团参展,突出宣传区域品牌,打造集群形象,以产业基地的资源聚集效应和成本优势吸引大量国内品牌企业及世界知名采购商的订单,这成为中国国际鞋类展独具的竞争优势之一。“往中西部走”是制鞋业内多年来的热门话题。随着产业转移涌向中西部地区,安徽、湖南、江西等资源和劳动力大省都在抢食“东鞋中移”这块大蛋糕。中西部产业基地异军突起,培养人才、调整结构、置换产能、提升产业,在承接转移中完成转型升级。
统计显示,今年1~5月,全国制鞋业行业利润总额100.66亿元,同比增长21.65%,其中安徽增速遥遥领先,达287.21%。据悉,安徽宿州与中国皮革协会联手打造“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协议总投资120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410亿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安徽宿州在短时间内实现鞋业集聚,又避免了东部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中国鞋业的产业转移和转型是大势所趋,但转移不是简单搬迁复制,而是在新技术、新平台上实现新跨越,走转移与转型结合、扩张与提升共进的新型产业发展之路,经过产业调整大洗牌,中国制鞋业的产业布局将更加合理,更具竞争力。
据了解,本届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与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参展面积8万平方米,吸引了逾10万专业观众、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及上千家企业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