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4%。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693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点评:中国三季度GDP增速符合市场预期,工业增加值增速小幅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整体经济形势有趋于稳定迹象,这会提升市场对中国经济短期见底的预期。总体来看,三季度经济数据对中国股市有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减轻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担忧,并期待投资增长带来相关行业的需求回升。
2. 中国央行公告,央行昨日在公开市场开展了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1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3.35%和3.45%。
点评:中国央行本周公开市场净回笼2210亿元资金,主要是因为资金面目前相对宽松,而大量逆回购到期还未明显影响市场。昨日14天期SHIBOR回升20.50个基点,7天期SHIBOR回落17.08个基点,隔夜和1月期SHIBOR微幅波动。
3. 新华网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从宏观经济各项指标的组合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继续出现积极变化。会议部署了四季度各项工作:一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三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稳定农业发展好形势;四要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五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六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做好民生工作。
点评:中国政府对三季度经济形势比较满意,目前经济形势并未超出政府预期,因此经济政策不太可能出现大的变动,而是会继续维持当前政策力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市场不必对政策继续抱有太高期望,而是应该观察当前政策环境下,中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
4. 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10月18日消息,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正式发布了该省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根据该意见,广东省将做强做大优势企业,以汽车、钢铁、水泥、稀土、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家电、食品、金融等产业为重点。到2015年,广东省打造12家以上资产超千亿元、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国企集团,以及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带动力强的本土跨国企业。
点评:广东省发布该意见显著提升了市场对广东省国资委旗下资产整合加速的预期,昨日多家广东国资委背景的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上涨。面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广东要改善企业经营,进行资产重组和资产证券化是一条合适的路径,广东省国资委旗下广晟、广业、广弘和广新四大控股集团系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可能成为资产整合的主要平台。
5. 财经网报道,近日中信证券一则取消保代津贴的消息在业内传开,引发了投行界的广泛关注。近日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继中信证券之后,广发证券也要取消保代津贴了,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点评:从经营角度而言,取消保代紧贴有助提升投行业务的经营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和淘汰冗余人员是当前券商行业不景气下的必要措施。这种举措是积极的顺周期调整,一旦行业重新回到景气度上升周期,降本增效越是积极的券商,其盈利弹性就可能越大。
6. 《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国家能源局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将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创新进步等多个方面支持光伏产业发展。
点评:光伏产业的窘境正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从报道内容看,正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既考虑扩大国内需求,也考虑重整行业产能和创新升级,将会是全方面推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考量。如果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够切实际,光伏行业基本面有望得到改善。
7. 《上海证券报》报道,过去一个月,全国各地区水泥价格出现普遍上涨。截至本月中旬,除东北、西北以外,华南、华东和华北、中南等地区涨幅平均在7%。其中尤以两广、湖北、安徽等地区涨势较猛。据悉,此次水泥价格反弹主要受南方地区进入基建旺季、国家大型项目加快进度、主要水泥企业联手“控产保价”等因素推动。
点评:企业联手保价被认为是水泥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但最终水泥价格走势还是取决于需求层面。之前因需求疲弱,部分地区联手保价失败也有案例。因此,四季度投资增长是否趋稳将是观察水泥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如果有迹象显示四季度投资仍持续回升,则水泥价格将在联手保价和需求回升双重作用下走稳,水泥股有望迎来修复。
综合评论:
在维稳情绪中,三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和经济见底预期成为推动中国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力,而指数技术面的压力经过多日振荡已有所消化,市场短期局势正在好转。数据超预期和经济见底预期能够对冲三季报盈利压力,投资增速上升有望带动超跌的基建相关行业板块出现反弹,而题材股仍会是目前市场不可或缺的看点。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