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PMI回暖越看越像以国企央企为主的大企业对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赞许,而非制造业调整到位后的真正反弹;
-- 大企业PMI热与中小企业PMI冷的冰火两重天,意味着民企日子依然不好过;同时意味着民企居多的区域制造业未有真正反弹
2012年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止冷转暖,已然成了全球经济界议论的最热之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和同样第二大的进口国,中国经济增长的全球影响不可小觑。在世界经济之“后危机状态锁定”难以摆脱,主要经济体经济时好时赖游移不定的情形下,中国经济的任何利好变化都能给世界经济以希望。像PMI这样重要的经济先行指标,引起全球经济分析者的关注甚至热议,并不令人吃惊。令人吃惊的倒是国内一些经济决策机构的动作,其中央行的动作最引人侧目!
恰在官方PMI回暖信息宣布前后,央行出乎预料地进一步加大了原本加速的货币投放,一天之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了将近4千亿元的流动性。前后两周左右时间,通过债券回购创造的流动性超过美联储半年的QE!在这同时,股市也突然发力,房地产调控“松弛”论鼓噪再次鹊起。央行前所未有地大力度公开市场操作注入巨量货币的用意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会否半途而废等问题,这里先不要去管,这里我要说的是,面对一个重要先行经济指标的回暖,各级各类决策者需要的是谨慎加睿智,是审时度势之后的行动,而非给热议加鼓噪冲了头脑,弄出昏招!就中国这一轮经济减速的复杂性来看,单单一个PMI的回暖,还无法证明制造业已经触底,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开始强化,“裸泳者”已经出局,重复建设已经给止住,进而,反弹属于效率型的而非数量型的。
不可否认,PMI确是全球经济界公认的判断一国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活跃程度及其前景的一个最重要的先行指标,也是经济界所公认的一个最好的先行指标。但最好并非意味着完美,因此不可迷信,更不可单凭这个指标出招。实际上这个指标因其过于简单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最明显的缺陷是有一种以“看好者”盖过“看淡者”的倾向。PMI编制很简单,就是分类选择数百家企业,逐一去问每家企业采购经理们对业务现状及前景的看法。按照“改善”、“未变”和“恶化”三种答案分类加总。将“改善”论者的人数百分比加上不变论者的人数百分比的一半(1/2)。除极端情形外,一般并不考虑“恶化”论者的人数。这样,若100%的采购经理回答“改善”,则指数为100,若有30%人答改善而40%回答不变,则得50点。即便100%的人回答未变,也能得到50个点。由此,对于2012年10月份50.2的中国官方PMI,也可这样去看:或许多数人的答案是“未变”,或许他们所说“未变”的真实涵义,是制造业触底徘徊而非回升!
不仅如此,中国体制环境下,若笼统地看PMI,很可能产生以点概面的判断失误,而忽略了制造业面对的真正难题。作为体制转轨的经济体,中国与一般市场经济体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存在一个占据“主导”乃至“主宰”地位的国企尤其是“央企”体系,这个体系之外的民企以中小企业居多。PMI在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规模的企业那里差别很大。新近公布的官方PMI数据显示,2012年10月总的PMI虽然突破50的冷暖“分界线”而达到50.2,但大中小企业差别很大,其中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差异简直可谓冰火两重天。具体数据是:大型企业PMI接近51(50.9),已连续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中型企业PMI为49.3,比上月还下降了0.5个点。至于小型企业,虽然略有改善,但也只有47.2,距离回暖临界值还差近3个点。中国制造业企业规模及所有制结构“对接”视点来看,大企业几乎全系国企尤其是央企,中小企业几乎皆为民企。若不加分析而笼统地认为制造业已经回暖,则无形中会忽略产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一环,即民营企业与民间投资经营环境恶化及其可持续问题。
进一步地,若就这两类企业PMI一热一冷的原因来看,则不能不考虑两类企业与政府及“体制内”正规金融系统联系的差异。我们知道,国企尤其是央企与政府及正规金融系统联系密切,是宽松宏观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民企与政府及正规金融系统的联系若即若离,即便再宽松的政策,由于缺乏行业进入的制度保障,也找不到好的项目去投资。两类企业及其经理人对于行业现状及前景的看法自然会有很大差距。若考虑到诸如此类的因素,再看时下PMI转暖,似乎越看越像宽松货币政策促成的回暖,而非结构调整到位的自然反弹。央行数据实际上印证了笔者这个推断:2012年9月广义及狭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分别增长29.31%和29.51%,增幅比上年末高出将近12到20.45个百分点,近期还在不断加码!可以肯定的是,央行注入的信贷资源多半又给了国企尤其是央企等大佬企业,中小企业得到的很少。这一点可以解释两类企业PMI的反差。
浙江区域视点来看,全国PMI回暖并非意味着浙江制造业也在回暖。情形可能要复杂而微妙得多。个中的原因在于,浙江是个民营企业居多的区域,民企最集中的恰在于制造业,制造业企业恰以中小甚至小微企业居多。浙江制造业的冷暖并不能以全国总体的PMI数据为依据,而应给予全国数据中中小企业PMI更多的权重。既然全国PMI中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冰火两重天,作为中小企业居多的省域,企业日子当不会好到那里去的。对此各方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
同样就浙江区域视点来看,制造业的未来依然系于转型升级,最紧迫的问题依然是改善民资、民企投资与经营环境,其中解决民资民企进入央企国企垄断的行业,当属最大的难题。
再说一遍,面对全国PMI回暖,区域决策者更需要清醒和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