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超过投资(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0.5%。这也是从2001年以来,最终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的情况。这一变化,被视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进步。
在长期以来中国经济调结构的争论中,投资与消费贡献率的消涨如何,一直是颇为纠结的一个话题。自2002年开始,投资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高于消费,最高的时候在2009年,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左右,经济增长靠投资拉动的局面可见一斑。随着当前经济增长持续回落,投资大幅回落,导致最终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相对上升。
对长期一直呼吁经济结构转型的中国经济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期待已久的结果。但我们要问的是,这到底是一个趋势性的表现,还是昙花一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的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3.8%,而2012年前三季度的投资增长20.5%,如果单独比增速,今年前三季度要比去年全年大幅回落3.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则降低4.4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1%,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回落2.9和3个百分点。虽然GDP核算中的资本形成总额和最终消费与上述的投资和零售额不完全相同,但从二者的增速变化可以看出,今年以来,投资增速的降幅大于消费增速的降幅,这导致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对提高。不过,如果第四季度稳增长的力度加大,投资加速,全年投资贡献度再次超过消费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
在安邦研究团队看来,只看最终消费的总量还不能完全反映问题,还有一点至关重要的是:最终消费增长到底是政府消费还是居民消费在起主要作用?或者说,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比例到底如何?
我们从政府消费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根据江苏省社会院顾纪瑞的研究,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0年,中国的政府消费支出从1.57万亿元增长到5.36万亿元,名义增长241%;政府消费率从15.9%下降到2004年的13.9%后就基本稳定下来,2010年的政府消费保持在13.6%。而2000年至2010年的居民消费支出从4.59万亿增至13.33万亿,名义增长190%,但居民消费率从46.4%下降到2004年的40.5%,之后又持续下降到2010年的33.8%。安邦研究人员还注意到,在2010年,政府消费率与居民消费率的变化已经出现了分歧:政府消费率已出现回升,但居民消费率则在继续显著下跌。与国际上相比,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存在明显差距——同期美国的居民消费率水平为71%、德国则为58%,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60%。
从政府消费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也可以看到政府消费的比重不低。我们曾引用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提供的数据:中国政府的自身消费大约占财政收入的20%左右,多年来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这又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别:美国的政府成本大约是占财政收入的9.9%左右,日本在发达国家里面比重最少,仅占财政收入的2.8%左右,欧盟国家平均占5%左右。对比即可看出,中国政府自身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成本比较高。
政府消费率与居民消费率的变化,以及政府消费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都说明了一点:中国政府的自身消费占用了太多的财政资源。说白了,政府把不少的钱花到自己头上去了。在我们看来,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贡献的提升,主要与政府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占比提高、进而财政支出扩张密切相关。政府消费的上升往往对应着政府机构和人员的扩张、行政效率变低,还会导致更多显性和隐性腐败,使得政府对经济管制过度,最终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安邦研究团队一向认为,与其让政府消费来支撑起“消费”,还不如政府主动减税,把原本用来刺激的钱留给消费者自己花。我们一向主张,看消费不仅要看消费的增长,还要看消费的质量——而政府与居民最终消费的占比,则是观察消费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窗口。